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环线规划与建设的思考-以深圳市规划15号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环线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以深圳市规划 15号线为例

吴桐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环线是为了减少城区换乘拥堵压力及引导城市中心区发展而来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过程当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均是从放射式线路起步,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交通需求的递增再逐步建设环线。本文以深圳市规划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为例,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环线的建设发展情况,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环线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环线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环线;深圳轨道交通;

1 为什么要建设轨道环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基本形态一般与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相适应,同时结合城市客流走廊进行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流。目前最基本的线网结构为有环放射式、无环放射式、网格式三种形式。其中有环放射式线网由穿越市中心区的径向线及环绕市区的环行线共同构成,径向线的条数较多,并大多经过城市中心区。在一些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是很大的城市,如新德里等,环线一般只有一条,而在一些轨道交通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如北京、东京等,会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交通环线。据统计,全球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100多座城市中,轨道交通环线就超过了40条。

从单中心向外全方位放射的线网均可以设置环行线,但是否必要,要根据环线所发挥的作用而定,能否有效地沟通各条放射线,使得线网组合紧凑,能否截流向心客流,使全网客流有层次地达到相对均衡。从世界各国使用环线的成功例子可以看出,环线是否串联足够规模的客流集散点,这些集散点在环线方向上是否有强大的客流出行需求,是设置环线成败的关键。

对现代大城市交通流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辐射方向的交通量最大,这与“主客流方向总是向心的”规律相吻合。国内外开通线路在4条以上的大型城市中,近80%的城市拥有自己的环线。

2 他山之石

2.1 北京2号线与10号线

2号线是北京的一条环线地铁,是全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沿原北京城池内城而建。全线东段、北段、西段的走向与北京二环路重叠,线路南段沿长椿街-前门-建国门行驶。该线全长23.1千米,设18座车站和1座车辆段。2号线日均客流量在100万人次左右,在北京地铁线路中日均客流量居第三名。

10号线是北京的第二条环线地铁,其一部分路段与北京三环重叠,是是中国客流量最高的线路,也是全世界最长的全地下环形交通运营枢纽。该线全长57.1km,设45座车站、1座车辆段和2座停车场。10号线全线在规划线网中与18条轨道交通线路衔接,共形成25个换乘点,可以辐射周边区域,服务远郊区域的市民出行,其枢纽作用尤为重要。

2.2 东京山手环线

早期山手线由几条货运铁路组合而成,货运铁路通勤化后发展成为通勤铁路。山手线线路全长34.5公里,共设29个站,24个换乘站,平均站间距为1.2km。

山手线将纵横交错的地铁、JR线路、私营铁路以及铁路新干线联接在一起,大部分车站已成为市区交通枢纽。东京都市区内各类铁路线中有47条与山手环线存在衔接换乘关系,其中15条为放射线。作为东京最繁忙的轨道之一,山手线日均运输量高达400万人次,客流强度达12万人次/日·公里。

2.3 上海地铁4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规划中唯一的一条环线,4号线同1号线,2号线组成“申”字,构筑起上海轨道交通的基本框架,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4号线可以和上海市区内所有轨道交通实现换乘。

3 对轨道交通环线规划建设的思考

3.1 轨道环线的作用

(1)串联作用:环线应对城市中心区边缘的大型客流点串连和支撑作用,既能提高人气旺盛度,又能保证初期客流效益;

(2)截流作用:环线对市区外部片区、市郊之间客流具有截流作用(换乘量大)。可以减少市区段线路换乘量和客流断面的压力;

(3)包络作用:环线对线网市区内的换乘点具有包络性,使线路交点尽量包络在环线内,提高环线内线网换乘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4)拓展作用:对城市中心区的拓展作用的贡献,促使土地性质改变,提高开发利用价值。

3.2 轨道环线规划与建设分析

轨道环线的客流一般具有大断面、大乘降、大换乘、大运量增长潜力和全环难以均衡的特点,而对于轨道车站而言,过多的换乘站与和预留节点、复杂的客流组织与难以把握的通道规模也是环线所带来的问题。这些因素给环线的规划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基于此,在环线的规划与建设阶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环线车站往往是市中心区与外围区的分界点,在线网规划中应使中心区成“网”,外围区成“线”,打造与城市发展形态相适应的轨道网络;

(2)在环线上应避免多线一点换乘,避免换乘客流过于集中,应构成多线多点的换乘,分散换乘客流和乘降客流;

(3)环线上的换乘站点应充分考虑预留与其他线路换乘条件可能性,并提前做好工程设计;

(4)由于环线在网络形成条件下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必须尽快构成以城市发展轴为基础的基本网络骨架,形成最佳换乘结构,以最少线路取得最大客流效益。

(5)环线构成的线网规模和结构形态应以能实现客流最大化为考核目标,主建设的要目的是解决城市客运交通的拥堵,引导城市中心区的发展。

4 深圳市规划15号线规划情况

在《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中提到,深圳西部地区轨网规划按照“对外强轴,中心加密,外围成网”的原则布局,规划形成“单环线+放射线”的轨网布局方案,而15号线正是这其中的“环线”。

轨道15号线是一条规划线路,于2017年已经完成了详规的编制工作,是一条联系前海、南山与宝安的普速线路,串联了前海妈湾片区、后海中心区、南山科技园、留仙洞和宝安西乡老城区等人口岗位高度聚集片区,是南山宝安范围内主要居住与就业片区之间联系的环状线路。线路总长32.1km,共设站25座,其中有换乘站19座,平均站间距1.28km。

轨道15号线的建设对于深圳西部片区轨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串联深圳西部轨道网络,加强网络连通度的需要;支撑沿线重点发展片区开发建设;解决宝安、前海、蛇口、科技园之间的职住问题,缓解通勤压力;快速疏解西丽枢纽客流、支撑西丽枢纽高水平开发建设。

预计到近期2035年,15号线客运量将达到111.6万人次/日,高峰断面客流为3.75万人次/小时,有5个车站全日集散量超过10万。

轨道15号线作为深圳规划的第一条环线,位于深圳西部发展片区,沿线串联前海、蛇口、后海、宝安老城区等城市重要发展片区,根据深圳2010版城市总体规划和深圳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深圳将着力打造西部前海-南山中心,使其成为城市新的发展中心和增长极,15号线恰好顺应规划要求,将前海中心、后海中心、宝安老城区等通过轨道串联起来,将几大中心区包围起来,形成极核发展形态,同时呼应大前海、大湾区的发展。

5 结语

环线的规划与建设首先应满足城市的发展形态,同时契合未来城市的发展要求。其次,要与轨道网络保持协调,重视换乘功能,优化换乘方式,与远期规划线路互相协调统一。最后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盲目地追崇轨道环线的建设,对标北京上海,应当以城市的发展规划为前提,以交通需求和适应性分析为基础,结合轨道线网的规划布局去思考轨道环线建设的取舍。

参考文献

[1] 吴海梁,张知青,陈春娇.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类型与特点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 2021(10).

[2] 况丽娟.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规划及案例分析[J].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7(02)

[3] 贺惜,魏丽英.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分类及其设置条件[J]. 都市快轨交通. 2018(01)

[4] 张海洋.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设置问题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