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持久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教育是一场持久战

凌燕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可说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话语。不仅如此,它更成为了千千万万家长的共同行动。看那窄窄的起跑线上,千千万万的孩子齐发,被家长赶着在那羊肠小道上马不停蹄、风餐露宿,然而,渐渐地,许多孩子“败下阵来”,不但没有赢在终点,反而输在了生命的中点,成为了人生的失败者,因为他们过早地耗尽了生命的内力。

当严格按照“不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去行事时,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孩子们的心智也是逐渐成熟的,哪个季节该干什么,也自有其“内容安排”,其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无异于拔苗助长,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

在孩子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循着规律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持续前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这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由此,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很显然,人为地提前,将会榨干孩子的兴趣、意志、习惯,让孩子不能产生持续前行的动力。

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必须要做的事情。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了,他才算在那个阶段立好了足,扎好了根。他的“根”才能触及那个阶段的营养区,并吸足再次前行的养料。这些养料,既滋养他的灵气,更丰满他再次前行的底气和力量。如此,在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时,他才有更加充足的自信,他也才能真正走好走实新一个阶段的路。否则,就会出现“头重脚轻根底浅”的结果,那么,他将无力承担起新的人生阶段的重任。很多孩子还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啊!为什么我们都惧怕孩子早恋?其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孩子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成熟到足以达到谈恋爱的生命时段。

有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规律。孩子的成长是长期的,任何想省略某个阶段的做法与杀鸡取卵没什么两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确如此,种庄稼不是工业上的生产流水线生产新产品,教育也是这样,莫期望短期内产生巨大的效应。谁能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呢?它总要历经春天播种,春雨滋润,夏季暑热的洗礼和孕育,才能有秋季的收获。这是植物成长的天性,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橐驼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其意是说,橐驼并不是能使树木活得久而且长得快啊,能顺应树木的天性从而尽它的本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树的特点,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原来的,它的捣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再动,不要忧虑,离开后不再去看。很显然,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给予他应有的条件,让他慢慢向上生长,让他去历经风雨、寒暑,相信他能应对磨砺,得到真正的成长。

有两句农业谚语是这样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霜降,豌豆胡豆在坡上。”为什么非得是“清明前后”“寒露霜降”,那是因为必须到这个时候才适宜种植这些。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只有到了相应的成长阶段,他才能做好那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夏季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暴雨只能沾湿土地的表皮,而细雨却能渐渐地渗入土层深处,让土地和庄稼都能得到很好的滋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让他们如暴风雨般地前行,他们脚下是虚的,终究会摔倒。

“人生究竟该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肯定地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这长跑,比的往往不是速度,而是耐力。这耐力,包含着强大的意志力,良好的习惯和思维品质,以及优秀的人格,等等。

孩子处在成长过程中,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本身就具有反复性。“对于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不能一厢情愿地希望速战速决”,就像学习知识一样,往往需要经历学习、理解、复习、检测,以及再学习,没有若干次的循环,期待一蹴而就无异于白日做梦。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对学生的成长既要顺应规律(天性),又要整体规划,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慢慢蓄积内力,让其成长总是动力十足,从而在生命的路途中跑出自己的成功,跑出自己的精彩。美国《侨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叫《“知道分子”多了又怎样?》,里面有这样的观点:“中国的基础教育赢在了起跑线,高等教育却显得后继乏力;中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奥数比赛中所向披靡,却无法在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后成为该领域的翘楚,无法引领世界科技的创新潮流。”很显然,面对人生的马拉松,我们确实跑在了前面,但却仅仅是一时,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加速,自然也很快耗尽了体力和内力,而真正到了该加油冲刺的时候,我们却已经精疲力竭。

教育是持久战,不是一味地求快,而是引领孩子找到他最适宜的位置,在他最感兴趣的方面去着力,去蓄积前行的后劲。在这个过程中,有时甚至还可能会停滞,甚至后退,这都不要紧,因为“为了更好的前跃,故而要懂得等待,善于退却。这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法则。”(钱钟书《钱钟书论学文选》)让每一个学生扎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要像“高原红柳”一样,把根深深地扎入几十米的深处,无惧生命途中的狂风肆虐,石走沙飞,从而让生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