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顺势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教育需要顺势而为

赵桂萍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三小学校 133200

《大禹治水》应该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鲧被推荐来负责治理洪水,他用“围堵”的方法,九年而不得成功。后来他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了父亲的治水经验,改“围堵”为“疏导”的方法,把洪水引入了疏通的河道,从而平息了水患,获得了成功。

治理洪水如此,教育亦是如此。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的教育,就如同培育一颗小树苗,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帮助这些幼苗抵挡住狂风暴雨的摧残,又要协助他们拼命扎根,努力向上茁壮成长。但这远比培育树苗困难的多,因为他们是有独立思想的孩子,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脾气秉性也各不相同。如何教育好他们,一直以来就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细致地观察,我逐渐知道了有一种教育是切实有效的,而且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是顺势而为。

引导,要顺势而为。

孩子从小到大,就是在磕磕碰碰中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犯很多的错误,甚至走入歧途。如果我们直接把正确的道理告诉给孩子,他们多数是不会理会你的,即使会听,但多数也是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冒了。这个时候,最明智的方法无疑是走进孩子的心里,和他们一起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当他们即将碰壁或者是已经碰壁的时候去和他们交流,启发孩子自己去选择正确的道理,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非常有效的。记得有这样一个教育事例,妈妈为了纠正孩子的东西乱扔的不良习惯,苦口婆心的唠叨了很久,也不见效果,后来放弃了说教,于是决定让孩子自己体会自己的坏习惯的后果。有一天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作业本急得团团转,妈妈明明知道放在哪了,也装作很配合地和孩子一起翻找起来,当然最后终于在妈妈的暗示下孩子自己找到了,当看到孩子欣喜地拿着好不容易找到的作业本时,对孩子说了这都是他自己东西乱放的坏习惯造成的后果时,孩子第一次没有顶嘴和不耐,并按照妈妈说的把自己乱糟糟的东西整理了一番,虽然这坏习惯还时有发生,但他已经懂得了好习惯的重要性,时不时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了。对比之下,妈妈这种顺势而为的教育智慧不是真正发挥了实效了吗?

批评,要顺势而为。

作为教师,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肯定要进行批评教育的,学生表面上是低眉顺眼的听着,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下次这样的错误还是反复发生。我班里的一个男孩子特别淘气,全校都有名,天天惹事总有同学告他的状。有一天他在走廊里跳高玩,被值周生抓住了给班级扣了分,我知道原因后,就告诉他今天我不会说他,只是要求他在原地再跳100下,再进班级就行。当然他没有跳,而是一个劲儿的求我原谅他,说他以后绝对不在走廊里跑跳了,最后在他的再三保证下我原谅了他,我又让所有在场的同学作证并监督他,从此以后,他别的错误还是会犯,唯有在走廊里跑跳的事没有犯。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只有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并决心改正的时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奖励,要顺势而为。

在班级管理中,一些必要的奖励是必须的,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都比较丰富,各种物质奖励都失去了它原本的诱惑力,如何让我们的奖励发挥它的诱惑力,我想也应该是顺势而为。比如说,我们每学期末都要向孩子推荐阅读书目,我们就完全可以把课外书作为奖品,并由老师写上赠言,标注上日期,这样的奖品就有了较大的诱惑力,会吸引很多孩子为之努力,把得到奖品视为目标,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竞争体系。

管理班级,要顺势而为。

班级是一个集体,几十个不懂事的孩子都要靠老师一个人教育管理,估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呢?分小组,使用竞争机制,促使他们自己管理好自己。我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按好中差合理搭配的方法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就是负责人,对对应小组进行记录,加分或者扣分,然后根据评比结果进行减免作业或是增加作业的奖励和惩罚。具体操作方法:首先要制定班规,让学生明确班级里的加分和扣分标准,然后每个小组长手中都有一张一周记录表,每周一公布评比结果。竞争机制实施后,我就发现基本上不用我们班主任去管学生了,大多是本组内的学生就相互提醒教育了。班主任主要是当个裁判,并对班里的那几个顽劣生进行教育。落实的关键是奖惩要绝对的公平公正。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尝到了省心省力的甜头,这种班级管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小学的中高年级段。

班主任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记住了一条——“顺势而为”。“顺”的是学生的心理和做法,“为”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探索一条让我们学生能够听从教育,服从管理的教育方法才是我们每个班主任一直在探索的目标。但我知道,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包治“百病”,所以我们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还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