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外资源,提升科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拓展课外资源,提升科学教学

陈玉海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中心小学 311261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帮助小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科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基础性课程,是一门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实践性课程,随着新课改的完善和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应成为大家关注和探讨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低段小学科学课程家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措施等内容,进行细致的探讨论证,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

低段小学科学课程;家庭资源;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低段小学科学课程现状

近年来,素质教育实施和科学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推进。相应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像STEM教育、创新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展。然而目前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还主要集中在原有的教材灌输上面,对于观察自然、实践动手能力还很不熟练,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也将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人们对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拓展学科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对家庭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资源开发和整合利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价值,提升科学学习成效。

  1. 当前低段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校学习时间的紧迫性。

当前低段小学科学课程每周只有一节课,学校的教学时间无法满足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这也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业务和水平。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找准拓展的切入点,力求做到设计求“趣”、层次有“度”、过程得“法”,这样才能使低段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契合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问题二:教师教学评价的必然性。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体,在小学科学评价中教师的地位不容忽视。在教师的评价上,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教师既能够充分捕捉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低段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即评价要由点及面。基于此认识,我们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目标中,要求教师从平时、期末两个时段里评价低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用简明扼要、标准规范、富于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独特个性;在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氛围中评价低段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水平。

问题三: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性。

在开展低段小学科学教育时,部分教师的方法不适合低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只是对孩子进行说教,并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会觉得科学问题距离自己很遥远,也不知如何将其与生活相结合。在学生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段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时,觉得既陌生又新奇,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住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只有充分地将低段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活力。但是,部分教师只是单向地教授知识,进行填鸭式教育,没有关注低段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程资源的扩展度不够,导致低段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兴趣降低。在教学中,教师过于偏向于课本知识的单纯传授,其结果可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更有甚者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最终还是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发现和改造现实世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学习课本知识,就会导致知识与生活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

  1. 低段小学科学课程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选择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校园、家庭、社区、公园、田野、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到处都有科学学习资源,到处都可以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为此,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结合实践教学,从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探讨分析。

(一)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作为孩子学习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与指导者,其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资源。低段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做到家校互动,小学科学教师应指导家长,对学生家庭中的科学教学资源予以开发和利用。传统的教学中,家校分离现象较为普遍,家长和老师进行直接沟通的机会不多。这一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家长对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缺乏了解。在低段小学科学课程开发中,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生活中,家长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来引导自己的孩子将学习科学的热情融入日常生活中,进而调动兴趣。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这一章节时,我抓住低段学生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心理特点:在一些实物与形象的卡通之间,通常更喜欢形态可爱的卡通形象。为此,在上《观察月相》这一课时我请我们班的一位美术教师家长将月相绘画成色彩鲜明的卡通画,再让家长对小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简笔画的指导后,然后我为小学生布置作业,尝试要求其自己画出完整的月相周期图,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巩固其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家庭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 

家庭环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庭环境,能大大提高家庭生活的幸福值。为了激发小朋友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对家庭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章节时,我事先在家长微信群里布置家庭预习作业,让家长带领孩子观察家庭内的植物,在家长的指引下,熟记一些家庭常见植物的名称,同时了解这些植物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植物的整体形态。当然,在请孩子认真细致观察家庭中基本植物的同时,家长在陪伴过程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例如,樟叶有清香、桂花可泡茶、梧桐叶似手掌、凤仙花可入药等知识都可以让孩子在观察过程中体会到。如此,孩子们在家庭观察中既可以感受到家庭环境的魅力,又可以体会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乐趣。

(三)家庭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 

家庭活动十分丰富,例如带领孩子去科技馆、野生动物园等地方游玩。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向家长灌输在家庭活动时向孩子渗透科学知识的意识,从而达到对家庭活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科学“动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请家长在周末家庭活动中带领孩子前往就近的野生动物园进行观察学习,可以让孩子认识更多种类的动物,同时感受动物饲养员对动物的关爱意识,既可以在观察中向孩子传输科学知识,又可以提升孩子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可以带领小朋友们进行春游或者秋游等,让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通过亲身接触,感受到大自然特有的魅力。在游览途中,孩子们也会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情感,调动积极性,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为小鸟建设温馨的鸟窝,在认识和了解鸟类之后,让低段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鸟类的存在。通过举办建设鸟窝的活动,激发孩子对鸟类的关爱之情。这样,可以让低段孩子对鸟类产生更多的怜惜和同情,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关爱鸟类。另外,在公园散步时,让小朋友接触到大自然,能感受到环境的美好。比如,可以带领孩子去赏花,置身于美丽的花朵旁边,小朋友们会愿意更加珍惜环境。又例如,在学习二年级科学“磁铁”章节时,可以组织孩子拿着指南针在户外寻找方位,也可以带领孩子去科技馆了解磁悬浮“同极相斥”的原理,体会磁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通过亲身实践达到提升自身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家庭时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低段小学科学课程每周开设一节课,学生要在这一节课中掌握有关科学知识是很难实现的,为此,在低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可对家庭时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一点在现今教学中经常被忽略。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这一章节时,我请家长利用孩子的家庭活动时间,充分运用家中现有的材料,来为孩子讲解相关知识和帮助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晚上睡觉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们测量床的长度,床的一头算起点到床的另一头算终点就是床的长度,又或者是在学习二年级科学“材料”章节时,邀请家长利用课后时间对孩子进行指导,如此既可以使孩子在家长的监护下学习不同材料的特点,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材料构成的,同时也可以弥补学校教学资源存在的不足,达到家校双赢的目的。家长也可以在学生打扫家庭卫生时与孩子们一起收集废品,通过收集丰富多彩的作品,让小朋友更好地了解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对分类方法进行收集,集思广益,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科学教育的落实。

四、结论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特别是低段小学科学课程,其对学生日后各科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开发更多的小学科学课程家庭资源,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及时补充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尽最大努力使低段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备主动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树立科学探索的情怀,如此既可以获得小学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可以提高低段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郝秋菊.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OL].华夏教师,2018(25):1[2018-11-05].

[2]林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0):52.

[3]阮义保.小学科学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OL].学周刊,2018(32):35-36[2018-11-05].

[4]黄静静.论STEM理念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实施[J].考试周刊,2018(66):19.

[5]宋倩云.探究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7):24.

[6]翟明华.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华少年,2018(20):25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