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

刘景明

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当今,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城市环境的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集中地,同时也是环境问题突发的重要区域,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痛点。2015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强调,城市工作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心目标,一定要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会议还强调,城市治理要调动各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强调社会公众的决策参与权,引导广大市民开展城市管理和建设工作。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单独成章,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逐渐完善。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城市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成为环境治理和改善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工业发展,但是一些区域在发展工业中,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国家需要对环境进行管理。而公众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开展的建设中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利益,因此在管理环境中,公众也要发挥主体的作用,提高环境的质量。

1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基本概述

城市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顾名思义,主要包括土地等自然条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供给。人文环境是通过人文活动所形成的,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等都属于人文环境的范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自然环境可以控制城市人口增长,人文环境提供更为优质的自然环境。但是,人文活动的剧烈增加,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协调。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采用行政手段,由政府进行决策与落实。而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将政府与公众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公众参与到立法、决策、监督的整个过程,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2014年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显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公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中排名第三,紧跟“物价问题”和“食品安全”之后,位列“三甲”。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挑战,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趋势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个人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各国的经验表明公众参与极大的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准则之一,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006年2月22日正式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细节内容,政府已经在着力推进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就是各利益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使更广泛意义上的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真正介入到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资源公平、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

3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

3.1信息公开程度不足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政府管制型体制造成的。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政府大包大揽,存在盲目的随意性。信息的公开内容,是否公开,都是政府决定。再加上国内的环境保护法等只是针对环境卫生信息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对于信息公开的方式和途径较少。这样所形成的低信息公开度,使得公众参与受阻。

3.2公众环保意识较低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丰富。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的作用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之间不同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思想,不能意识到环境卫生对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公众的环保意识过低,给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不利于提高其参与度。

4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对策

4.1加强环境教育

公民都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程度与自身的文化水平有关,保护意识与文化水平呈正比,简单的对比就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与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在对待环境问题上有明显的区别,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会认为环保环境是份内的事,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上都会注意保护环境,而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对于保护环境的观念不强,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等等,不但环保观念不强,甚至会做破坏环境的事。因此,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就要对各阶层的人们开展环境教育,向民众宣传环境的知识,普及环保的基本措施。学生受教育的时间长,因此学校可以为学生开设环境课,向学生展示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在校园内开展环保比赛,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然后学生可以把在学校中学到的环保知识告诉父母等其他的家人,把环保知识一点点的渗透到群众中。除此之外,在环保日、熄灯一小时等节日中,可以在各地举行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需要环保部门的支持,环境保护的工作人员与群众进行交流,告诉群众在生活中哪些是破坏环境的现象,哪些小措施又能够保护环境,从而让群众掌握环保知识。

4.2完善环境保护奖励机制

在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多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群众在参与的保护活动中,根据个人能力做出贡献,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对于环保做出的贡献也不同,而政府就要根据群众对环保做出的贡献给予群众适当的奖励,贡献大奖励就多。在明确的奖励机制指引下,群众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高,也更加注意保护环境。不过奖励机制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贡献都能够获得奖励,政府要对奖励机制规定一个评判标准,这样能使保护环境的活动更具有客观性。环保是时时刻刻的,而且与人的生活有关,因此,需要群众的参与,而对群众的参与的环保活动给予的奖励,只是希望群众能够响应组织的号召,更好的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因此对于群众的奖励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政府的奖励机制要系统并且完整,有具体的奖励程序,在对群众进行奖励的时候,要按照奖励顺序。

4.3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

首先,要放宽对环保社团的设立条件,有利于促进更多的环保关心者投身于环保事业中。与此同时,建立对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回馈机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激发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为非政府环保组织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将部分环境公共服务职能交由非政府环保组织实施,大力支持和鼓励环保民间组织获取并有效使用环境公共资源,充分发挥非政府环保组织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社会功能。再次,加强引导和管理,帮助非政府环保组织健康发展。与他们一起统筹规划、推动社团组织发展壮大。最后,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政府在向非政府环保组织提供信息和资金支持的时候,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方式多样。

结语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趋势之一,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城市环境管理是复杂的一项工程。文章简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众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管理的途径,分析和探讨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城市环境管理,以适应城市环境发展的需要,维护公众参与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程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12(01)

[2]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1(34)

[3]程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J].法学杂志.2011(S1)

[4]蔡定剑.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前景[J].民主与科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