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韧性理念的医疗建筑设计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基于韧性理念的医疗建筑设计策略初探

王兆龙

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6


摘要: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设施和实现高品质医疗服务环境的需求,对于医疗建筑设计在备灾能力、抵抗能力、快速恢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亟需研究医院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应对的建筑设计策略,以提高医院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关键词:韧性理念;医疗建筑;设计策略

1韧性理论与韧性医院

1.1韧性理念

“韧性”最先应用于工程学和心理学,20世纪90年代起,由“工程韧性”逐渐发展到“生态韧性”,即指自然系统应对生态变化时的持久性。后发展成内部反馈、动态交互的跨尺度综合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理论,成为韧性城市研究的理论依据。

从本质上讲,韧性理念从动态角度描述了干扰和承受干扰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系统是动态平衡的,并且干扰是经常存在的,相同的干扰对不同韧性的系统影响是不同的,韧性越高的系统保持固有能力越强。基于韧性理念的建筑设计能够适应环境形势变化,科学的规划设计可以塑造建筑韧性,从而提高建筑抵抗、吸收、恢复及学习的能力,使灾害的影响降低,使建筑自身的完整性、协调性及灵活性得以增强。

1.2韧性医院

韧性医院更加关注从应对外部作用时和受损后恢复医疗功能的现有经验中转换学习,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使医院建筑具有缓冲空间和耐受度。本研究在孟建民院士提出韧性医院建设全周期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韧性医院理论模型构建:韧性医院的预防和准备环节考验灾害发生前医院建筑应具备足够的冗余性和资源可获得性,应对和恢复环节考验灾害发生后医院建筑的应对快速性和稳健性。“韧性”并不对等于具有“抵抗力”,韧性医院既需要在灾前准备充足的可获得资源和可替代系统及要素,也需要灾难发生时能快速应对和具备足够的稳健性。使得医院遇到灾害时可以快速的自我调整、保证功能有效延续,以自适应调整能力为整个城市服务。

2我国病房楼建筑现状问题

2.1护理单元平面设计不恰当

随着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护理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护理发展的新需求。目前,国际护理单位主要以单走廊护理为主,而我国许多医院仍以双走廊护理为主。双走廊护理单元容易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也会影响护士站与病房之间的空间布局。由于护士居于首位,从护士到每个岗位的护理距离可以缩短1/3,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然而,我国许多医院普遍采用单走廊模式,延长护理距离会影响护理质量。

2.2不科学的病房平面设计

在医院环境中,一些病房通常在外墙上设置厕所。与设置在内走廊的卫生间相比,外墙卫生间会减少护理流线,但这种设计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外墙一侧的卫生间经常占用采光空间,室内光线会受到影响,患者接触阳光的机会会减少。同时,卫生间靠外墙布置,不利于病房的清洁和通风。

2.3不科学的建筑设计

目前,我国的病房都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缺乏个性和善良。许多医务人员或病人会受到病房的心理影响。有些设计有点僵硬,很难给病人或医务人员一种现代的氛围。同时,一些设计师在设计时经常使用非常规的手段。虽然会有所不同,但都比较夸张,容易导致心理抑郁。

2.4混乱的交通流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医院医疗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有的医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医疗流程的需要。同时,随着病人数量的不断增加,病房内的交通流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受传统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的影响,以往的病房设计不够科学,不能真正实现医患分离,容易导致内外流线混淆,影响治疗质量。同时,由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共用一部电梯,病房电梯使用效率低,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

3韧性设计策略

3.1总体规划设计

宏观层面:城市规划中可考虑将医院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建、广场、停车场和公园等相邻,以形成智能群体效应而成为具有抵抗力的城市组织,应对危机时,可以快速借助周边设施进行转化调整以补充相应的医疗需求。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尔马医院实施的应急策略,通过灵活的建筑设计迅速改变内部功能的同时,借助健康科学集群的整体配套设施,将床位便利地扩展到临近建筑地下三层的篮球场。医院在应对突增的病患,空间资源冗余度不足时,可以利用可移动临时医疗设备,如迅速增加移动临时重症监护舱,利用大型公建、广场等提供的场地形成野战医院。

微观层面:韧性医院建筑应发掘中介空间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这里“中介空间”是指医院与城市交通的过渡空间。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中介空间应具备多功能转化的能力。医院中介空间可结合景观设计,作为医院建设预留用地,平时作为花园疗愈空间,而需要时可以迅速成为临时搭建医疗设施用地或者后勤辅助设施用地。疫情期间,如在门诊入口处搭建扩大雨棚,进行健康安全、体温监测和行程轨迹排查登记,这类防控新兴行为之前没有特定的建筑空间,中介空间的弹性使用可以临时满足此类新兴功能。

3.2建筑本体设计

充分保障医院建筑的核心医疗功能,使其在大量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功能和结构。在医院建设之初,应充分考虑确保急救、手术和ICU这三项医疗急救的移动线路功能,以尽可能减少损害,并在灾难中立即恢复功能。医院设计应确保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之间的顺畅连接,中央供应、病理、血库、麻醉和干预的流线应与手术室方便,以满足手术期间的应急需求。

充分考虑医疗功能调整的可行性和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从而实现功能的快速转换、空间的快速调整和冷静处理。如根据防疫单进单出的要求,医院门诊部的出入口采用隔离带强制为单进单出。在建筑设计之初,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一个入口和出口,或为额外的大门或临时登记预留空间。医院的柔性建设应充分考虑地面与地下空间的兼容性设计,增加地面和地下空间的功能多样性,利用闲置空间处理突发事件。如苏州科技城医院使用的核酸检测移动设备,可通过室外场地快速搭建。

3.3病房楼护理单元通信空间人性化设计

首先是病人活动室和阳光室。活动室是医院里最活跃的区域。患者之间的各种社交活动必须能够在活动室获得外部信息和交流康复经验。因此,活动室可以成为患者最受欢迎的康复治疗场所,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愉悦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孤独和焦虑,让患者充满阳光。在设计活动室时,活动室可放置在护理单元的交叉口,即公共电梯厅附近。在选择颜色时,活动室的颜色应采用暖色,以反映生活的温馨气息和生活的乐趣,从而平静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焦虑感。

第二,屋顶花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用地的日益紧缺,医院病房建筑的设计可以采用更高层次发展的理念。例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屋顶上创建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同时,它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优雅的治疗环境。屋顶花园可种植各种灌木和植被,使整个屋顶四季如春,为患者创造温暖舒适的康复空间。屋顶花园还可以设置种植花卉、水果、蔬菜的区域,让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或患者进行轻微劳动,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有效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缓解他们的疾病。

结论

总之,韧性医院需要多方面策略与措施的应用,构建出各系统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韧性框架,从而推动医院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坚持深入研究综合医院提高韧性建设的设计方法,有利于建设更加健全的医疗公共设施,创造更高品质的医疗环境,推动医疗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文章.关于韧性医院建设的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8):92-94.

[2]臧鑫宇,王峤.城市韧性的概念演进、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2019,37(22):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