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里去——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浅谈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走进诗里去——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浅谈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策略

李露露

箬横镇中心小学

摘要】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本文主要针对当今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对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简要从走近古诗提升学习兴趣和走进古诗引生入境两方面进行阐述,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成效。虽然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形势依然严峻,但笔者希望通过不断地探讨研究,让古诗词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 小学高段 语文 古诗词教学

从古至今,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对故乡的思念,对情感的执着,对美好的期盼,对梦想的追求始终如一,我们的文化虽面临断层,但我们和故人的精神世界并无决裂。我们在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时空距离后,接下来则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古诗。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高段学生的特点和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入诗境,领悟诗情,真正地走进诗里去。如何在课堂实施呢?下文,我将以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课堂教学阐述我的观点。

(一)拓展教材 创设情境

古诗词的产生距今年代久远,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自身积累,结合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情趣爱好、性格特点、文化素养和自身经历等,充分汲取古诗的精华,把握古诗的情感,创设合理的情境,使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快速地引导学生入境。为了使学生能更好体会惜别之情,在《送元二使安西》的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诗中出现的柳作为突破口。在古诗词中,柳树作为最常见的意象,在古人眼里是有特殊含义的,柳多象征着离愁别绪,在古代就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而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亦表示挽留的意思。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我又对王维和元二两人之间的多年深厚的友谊进行渲染,再出示地图,补充安西和渭城之间相隔茫茫,即便车马劳顿也要花费近半年,而友人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去的是烈火旌旗的安西,这不舍中还包含着对旅途艰辛的担忧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最后点名当时王维年事已高,病痛缠身,时日不久,不知在此期间二人是否还有重逢的机会,这一别很有可能是最后一面,在这样情感的层层渲染步步递进中让学生一读再读一品再品,感悟这种离别之情。

(二)启发想象 诗画结合

读懂诗句是走进古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开联想,走进古诗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时,不要过多专注于某个字某个词语或某句诗的释义,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诗画的结合,配上舒缓的音乐,去想象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既能带领学生入境也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我们教材中的古诗都配备相应的插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插画学习和理解古诗,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走进古诗,领略诗中的意境。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二人依依惜别的画面,洞察他们的神情揣摩他们的心理,想象这对好友在临别之际可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从而体会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配乐激情 引发共鸣

古诗词本就是一种音韵文学,在唐朝时,诗词是配乐供人吟唱的。《诗大序》中这样诠释“诗言志”:“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可见,古诗词和音乐本就密不可分。在《送元二使安西》课堂教学中,我便把《阳关三叠》请进了语文课堂,该琴谱是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为主要歌词抒写友人离别之情。在悲怆深远的音乐声中,既能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又能让学生在古诗诵读中感受音韵美,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真是一举两得。

(四) 诵读为本 不求甚解

小学高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学习方法,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为积累古诗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古人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而古诗文语言精练,情操高尚,讲究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孩子们诵读之佳品。即便无法领悟其中妙处,但是读多了读熟了,往往能自悟其义,纵观无数前辈先人,皆如是也。因此,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等学生无法完全解其情的古诗词时,教师大可以不求甚解,过多讲解诗意反而削减了孩子们读古诗词的兴趣,相信等学生长大历经离愁别绪,自然就能领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杨振宁教授回忆自己幼时背诗经历时也讲道“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时间有时是最好的老师,就让我们静待花开吧!

总之,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后人去挖掘,尽管前路布满荆棘,我们仍满怀希望,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诗里去,去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喜,去品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悲,去体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之思,去感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之情;我们期待着我们能创设出一节节诗意的课堂,唤起孩子们对古诗词的渴望和向往,让古诗词浸染稚嫩的心灵,让经典文化吐露芬芳, 成就孩子们的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