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楞严经》中时间介词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浅析 《 楞严经 》 中时间介词的发展

袁蜜

青岛工学院 山东青岛 266300

作者简介:袁蜜(1993.02-),女, 重庆市奉节县,研究生学历,训诂学。


摘要:介词是一种古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其语法功能决定了它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而汉译佛典又是研究中古语法的重要材料,极具研究价值,受到语言学界众多学者的重视。介词一般位于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词。本文通过分析《楞严经》中的时间介词,探寻中古时期时间介词在佛经翻译中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关键词:《楞严经》,时间介词,单音虚词


引 言


《楞严经》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由唐代中叶的印度沙门般剌蜜帝大师于广州制旨寺(今光孝寺)译出,随后流传至日本、韩国,后经唐代著名佛经目录学家智升将其收入《开元释教录》中。古汉语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虚词也不例外。无论是在中土文献还是汉译佛经中,单音虚词的比例总是比复音虚词的比例大。因此在《楞严经》中介词都为单音虚词,特别是时间介词,未出现复音虚词的情况。


一、时间介词

介词是指介引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等,并用来修饰谓词性成分的虚词。介词通常与体词性成分组合成介宾短语。何乐士曾定义过时间介词:“时间介词用来引进动作行为开始、经过或终结的时间。”1借鉴前辈对时间介词的定义,我们将时间介词定义为:在句中起标记作用,能附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成分前面,介引跟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的介词。

《楞严经》中时间介词共5个,皆为单音节。其来源主要都是继承上古汉语时间介词。根据其介引的时间和意义将其分为两类:表示动作行为起始时间的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间的介词。

(一)表示动作行为起始时间的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从介词后紧跟的时间开始或算起,《楞严经》中有两个这样的时间介词:自、从。

【自】

“自”与代词或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谓语前,可介引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从”或仍译作“自”。《楞严经》中共3例,例如:

  1.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卷一)

  2. 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卷五)

  3. 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卷七)

以上三例中,“自”皆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起点。例①“自”与代词“我”构成的介宾短语位于动词“从”前,“从”即“跟随”,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起点,即“自阿难跟随佛陀发心出家以来”;例②“尔”即“那时”指日月灯佛灭度后,“以来”为结构助词,表示从日月灯佛灭度后,摩诃迦叶和紫金光比丘尼等在佛像和舍利前燃灯,并用紫光金涂佛像的这段时间里。“自”与短语“尔以来”构成的介宾短语位于动词“满”前,“满”即“充满”,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起点,即“从日月灯佛灭度后”;例③“自”与代词“我”构成的介宾短语位于动词“出”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起点,即“阿难出家以来”。

【从】

“从”与名词、代词或短语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谓语前,可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可译为“自”或仍译作“从”。《楞严经》中共20例,例如:

  1.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卷七)

  2. 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卷八)

  3. 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卷十)

例①“从”与短语“第一劫乃至后身”构成介宾短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即从第一个劫,乃至于最后的身;“后身”,是最后成佛这个时候;例②“从”与代词“此”构成介宾短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起点;例③“从”和名词“始”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成就”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

(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间的介词

《楞严经》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介词有三个:于、在、当。

【当】

“当”与代词或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时候)”。《楞严经》中共13例,例如:

  1. 若不遍者(指代),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卷一)

  2. 当明现前,何处杂见?(卷二)

  3. 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卷九)

例①“当”与代词“汝”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触”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即“阿难发心出家的时候”;例②“当”与名词“明”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现”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即“‘明相’显现出来的时候”;例③为省略句式,省略了主语“阿难”。实际上是“当”与名词“阿难”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住”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于】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可在句中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楞严经》中共38例,例如:

  1. 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卷二)

  2.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卷四)

  3. 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卷五)

“于”和其后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的介宾短语位于动词之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例①“于”与时间名词“今”构成介宾短语;例②“于”和代词“彼”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睡”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③“于”与短语“一百日”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得”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在】

“在”与名词或短语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谓语前后,可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表时间介词的用法在上古中就已出现,意思相当于“于”。《楞严经》中共4例,例如:

  1. 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卷二)

  2. 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卷二)

  3. 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卷四)

  4. 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卷七)

“在”用在主要谓语前,表示事态发生的时段,可译为“在……的时候”。例①“在”与短语“暗时”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不见”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黑暗的时候”;例②“在”与短语“明时”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不见”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明亮的时候”;例③“在”与短语“迷时”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指示”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迷路的时候”;例④“在”与名词“中夜”构成介宾短语位于动词“取”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中夜”,即“半夜”。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楞严经》中时间介词的数量不多,但体系相对完整。《楞严经》中的时间介词仅有5个:于、从、自、在、当,这5个也正是中古时期常见的时间介词。由此可知,《楞严经》中时间介词的用法基本传承上古,其时间介词几乎与同时期中土文献一致,因此,该经中时间介词的使用完全能够体现中土文献中时间介词的语法特征。其次是所用时间介词皆是单音介词,并未见到复音介词的用法,这也证明了它承袭上古虚词用法的特点。《楞严经》中大部分时间介词都具有多项语法意义,例如“于、从、自、在”这4个介词除了介引时间以外,还可介引处所,而“当”只表示单一的语法意义。再者就是汉译佛经的介宾语序与中土文献基本一致。《楞严经》中时间介词的语序很少受到原典文的影响,而是与中土文献的介词语序保持一致。介引时间的介词如“于、从、自、当”等,都是与其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前,这说明原典文和翻译对《楞严经》语言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总体上它的语言还是与汉语本身的语言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唐)般剌蜜帝译,(元)惟则辑注,崔世勋校点.首楞严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2]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古代语言研究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佛学书局.实用佛学词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蒋冀骋.隋以前汉译佛经虚词笺识[J].古汉语研究,1994(2).

[6]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7]凌幸安.论《楞严经》在宋儒中的传播[J].佛学研究,2021(01).

[8]张栋鑫.《楞严经》中“将”字的语法化考察[J].汉字文化,2021,(01).



1 何乐士、敖镜浩.古代汉语虚词通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P7.

61d54c78363c0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