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党建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任莹辉

武汉东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摘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政策法规背景下,民办高校获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其存在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管理的集权性与大学的民主性之间的矛盾、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参与决策现实之间的矛盾,治理结构容易失衡。要通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优化领导体制,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政治责任,提升治理能力等途径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优化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关键词:党建引领 民办高校 治理结构

本文系武汉东湖学院2021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的民办高校领导体制优化研究”(2021dhd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莹辉,武汉东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民办学校18.67万所,占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比例超过了1/3;在校生5564.45万人,占比接近1/5。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与民办高校数量不断增长、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的蓬勃态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部分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出现失衡,影响了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政策法规背景下,民办高校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作用,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及现实矛盾

理论上来说,民办高校的投资方出资到学校,成立民办学校法人,对内采取社会治理的管理模式,内部治理结构由董事会、校长、党委书记、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构成。其中,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学校的发展战略、使命目标等重大问题;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系统负责执行董事会形成的决议,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行政管理工作;党委是学校的政治核心,依法监督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行为,参与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决策,并依法保障校长行使管理权,督促董事会和校长各司其职、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教代会和学代会由党委会领导,是董事会、党委和校长行政机构广泛联系教职工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以及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形式上能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治理结构中的一系列现实矛盾,影响了民办高校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一)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民办高校通常都是个人、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办学,资本进入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其重要目标,产权、投资回报成为投资主体(一般是董事会)的重点关注和诉求。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培育的事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在我国,教育产品是一项公共产品,教育事业一般被认为是公益事业,高校要履行其社会责任,体现公益性价值取向。如果资本的逐利性不受限制或者缺乏正确引导,办学行为极易进入一种无序状态。如为扩大招生规模,忽视教育规律,盲目设置热门专业,造成学科门类畸形;为获得高回报,一味追求招生数量,而不考虑自身硬件如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必要配套建设,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为节约办学成本,严格压缩行政机构设置,忽视师资队伍培养,导致学校行政效率低下,教学水平缺乏保障。

(二)管理的集权性与大学的民主性之间的矛盾。在民办高校内部,投资主体一般会出任董事会中的董事长。由于学校创办人天然的影响力和特殊地位,董事会的意志在治理结构中有绝对权威。而发挥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主体性,养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是使大学成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场所的基础环节。大学的治理应该是各利益相关方共商共建共享。如果投资人(董事长)管理的集权性不受限制或缺乏正确引导,学校就会成为一个缺乏监督的家族式企业,行政部门管理者和师生无法参与学校内部治理,董事会中缺乏专业教育家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内部治理极易陷入“人治”的漩涡,极易缺乏专业性。

(三)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参与决策现实之间的矛盾。理论上,民办学校党组织作为党在民办学校中的战斗堡垒,应当在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引领校园文化、参与人事管理和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而在实践中,民办高校党组织一方面要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贯彻落实,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的稳定团结,又要维护法人和校长在高校中的领导权威,尊重董事会的决定,不越权干涉董事会正常决策。权利边界容易模糊不清,出现“缺位”“越位”或“错位”等现象。

二、党建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路径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利益相关方权责利的规范、协调。本文着重探讨民办高校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才能发挥党建在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办好社会主义的民办教育,把“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作为全校统一意志。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及时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选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让学校每门课程都形式多样地开展价值引领,让每位教师都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让党旗在民办高校高高飘起来,让党员身份在校园内亮起来,让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强起来。

(二)优化领导体制,健全工作机制

体制是组织机构运行的规范体系。“机制”源于机械学的概念,指“机器结构和运转的原理”,引申到社会学里就是泛指社会组织作用的过程和运行的方式。体制和机制二者都是为实现组织的整体功能和目的服务的。领导体制首要构成要素就是职责与权限规定。工作机制的核心则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沟通及运行方式。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参与、监督、保障和服务的作用。一方面要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明晰董事会、校党委、校行政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各方协同发力、同心同向的领导体制。另一方面,要健全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领导干部既要承担具体业务工作责任,也要对所在岗位的党建工作负责。合理划分党政管理的权力、职能和职责,使之相互衔接和补充,形成党政协调、协同的合力机制。

(三)明确政治责任,提升治理能力

以清单方式明确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任务,明确校党委书记履行政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职责。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四同步”(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一方面配齐工作队伍,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以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配齐党务工作人员,加强日常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实现党组织设置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有师生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政联席会、党建例会、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等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党建工作形势,及时纠正各类问题,确保从严治党要求落细落小落实。


参考文献:

[1]王玉平.新时代高校党建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互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60-63.

[2]刘爽.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