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浅谈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周芳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90

摘要:本文主要对发展型资助、创新创业教育定义及其二者协同育人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对策,希望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为贫困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促使其综合能力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实际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

引言

与传统保障性资助模型相比较,发展型资助重视贫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将“助人”与“育人”相结合,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以往保障型资助体系主要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补贴,目的是解决这部分学生基本的生理需求问题,防止其因经济因素辍学。随着国家、学校及社会等参与到这部分学生的资助中,资助的力度更大,资助的手段更加丰富,高职院校大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得以改善,逐渐开始关注自我发展,需为贫困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

一、发展型资助定义、内涵及其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和意义

(一)发展型资助定义及内涵

指的是高校根据教育规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通过资金、物品、项目及人力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生活方面的困难,促使学生自身技能得以锻炼,健全其人格的一种资助模式[1]。其内涵主要包括:其一,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培养贫困学生综合素养,而且还需要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防止认知方面存在偏差,比如关注这部分学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方面的问题,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使其能够敞开心扉,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自我驱动实现理想。其二,培养贫困学生综合素养。高职院校中大多数贫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这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较少,其沟通、表达等方面相对较弱,基于发展型资助体系下,高职院校需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及培训等机会,以奖励的方式激发这部分学生内在动力,促使其综合能力提高[2]

(二)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和意义

发展型资助作为一种新型资助模式,高职院校采取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所突显出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国家而言,随着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国家对资助工作的价值、目标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所采取的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手段,与国家所提倡的精准扶贫思想相一致,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教育结构、育人体系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二,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其教育目标之一是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促使高职院校实际就业率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将发展型资助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相结合,在相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以当下职场岗位需求为参考,对资助育人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有利于形成资助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格局其三,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学校在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具体实践的机会,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后期就业、创业等打下基础,便于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

二、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资助形式单一

由于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还不完善,对发展型资助理解不到位,在具体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金及物力有限,部分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还处于以往的保障性资助阶段,主要以奖学金、补助金的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这种资助形式局限于经济层面,只能解决贫困学生基本的生理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无法精准识别贫困学生,尤其是发展型资还需要考虑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对象的差异等问题,加大了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未形成全方位资助育人的格局

高职院校关于资助育人方面,已从素质拓展、品格提升及能力强化等方面入手,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总体表现为碎片化的状态,比如部分享受国家资助的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心理上容易形成依赖思想;部分贫困学生思想包袱比较重,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经济困难的现状等。与国家所提倡的发展型资助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未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资助育人格局。

三、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分析

(一)更新资助育人理念

理念能够起到指导行动的作用,在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过程中,需高职院校领导、开展资助工作的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资助育人理念,使其观念从保障性资助转变为发展型资助,树立发展型资助的理念,且认识到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二者之间的联系,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开展资助工作,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充分发挥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功效。同时,在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过程中,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按照发展型资助的要求,激活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以往的“输血”转变为“造血”

[3]此外,高职院校应尝试扩大有偿资助的比例,杜绝学生形成依靠思想,鼓励经济困难的学生以项目、勤工俭学的方式得到相应的回报,在锻炼这部分学生实践能力,扩展阅历的同时,帮助其拥有奋斗、自强自立的品质。

(二)拓宽资助渠道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资助方式单一,无法真正解决贫困学生问题,与发展型资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存在差距的现状,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助学岗位,通过勤工俭学这种有偿资源方式,促使这部分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拥有自立的意识,弥补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有限、工作内容机械、专业知识运用少等存在的缺陷,使资助的渠道得以扩宽。比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在确保贫困学生安全、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鼓励这部分学生去企业所提供的岗位上勤工俭学。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大与校区合作的力度,拓展新的实习基地,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能力锻炼、素质培养的机会,在具体岗位实践中应用到专业知识,感受通过自己劳动创造收入的喜悦,增强这部分学生专业认同感、就业竞争的自信心。

(三)完善资助育人制度

高职院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才能确保这项育人政策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落实,采取实现发展型资助的目标任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将资助育人工作纳入育人系统中,使二者协调、有序运行,且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在资助工作中的作用,达到资助育人的功效。

三、结束语

随着职场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采取发展型资助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不仅解决学生经济困难问题,而且锻炼其综合能力,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就业的机会,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苏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准备及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视角[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114-117.

[2]杨秋月,顾建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06):123-128.

[3]金丹,李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2):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