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区三州”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区三州”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廖械兵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实施乡村战略是党中央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地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云南维西是一个以直过民族傈僳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当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氛围不浓厚、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当地贫困人口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技能。近年来当地通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技能和教育精准帮扶,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职业教育认可度低,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政策缺乏连续性等发展困境。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历史背景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办学方向,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教育发展;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同时写入党章总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脱贫攻坚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需要把农业农村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最好的途径之一,更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地处“三区三州”的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必须进一步补齐职业教育短板,以发展职业教育为基础,振兴乡村人才为主线,大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地方特色的各类人才,全面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引领乡村发展振兴。

2“三区三州”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从表面上看,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从政府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仍然普遍是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技工教育归口人社部门管理,毕业后没有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如技工院校学籍信息在学信网无法查询等,导致职校学生升学就业处处碰壁,造成职业教育备受冷落,生源严重不足。

2.2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薄弱

“三区三州”的教育重点主要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投向职业教育的经费不足。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地超过40%的少数民族“两后生”因思想观念、饮食习惯、风俗传统、个人安全等因素不愿到离家太远的职校就读,他们大部分选择就近务工或在家务农。虽然昆明、大理等地的职业院校通过减免学杂费等形式吸引“三区三州”的“两后生”外出就读,但总体流失率仍较高。与此同时,因当地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机构的匮乏,导致部分未经培训的劳动力无序外出务工;而这部分劳动力由于缺乏工作技能只能出卖苦力,结果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合法权益也难以保证。

2.3办学层次不高,高素质专业教师紧缺,教学质量亟待加强

通过调查发现,当地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内地类似学校相比,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仍然整体偏弱。学校社会影响力不高,对学生及家长吸引力不够,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够强,与用人单位要求差距较大,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各类乡村人才、开展继续教育的基地,但从目前本地区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职业教育并不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与乡村振兴新的时代要求有很大差距。当前职业教育远远没有满足当地各民族学生的需求,也没有满足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势必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市场需要的紧缺人才得不到保障,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得不到有效传承,乡村振兴战略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对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强化资金支持,从政策上加强“三区三州”地区职业院校的布点设置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因特殊的历史原因及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特别是教育水平落后一直困扰着的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存在一边学校招不到人,一边学生没有学上的尴尬局面。因此需要科学审慎的完善职业学校布点设置,通过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等模式优化现有学校布局。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倾斜政策,落实职业教育各类奖学金制度。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后续教育及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此外要引进高素质中青年人才,聘请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使职业学校成为当地特色民族技艺发展传承地,推动职业教育朝高水平、特色化发展。同时在人事管理方面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提升“三区三州”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留住优秀教师。

3.3要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的科学设置专业,加强学科建设

职业教育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就业为根本目的,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努力优化专业结构。在专业的选择上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充分考虑“三区三州”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来设置专业。各级职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的分类指导,避免学校盲目扩大专业,同质化发展,加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3.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加大对校内原有实训基地的改造;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内容,深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

3.5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完善教育教学标准,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学籍管理制度,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针对“三区三州”地区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特殊情况,探索建立专职班主任制度,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3.6开展面向社会的高质量职业培训

围绕乡村振兴探索职业培训新机制、新方法、新模式,引导职业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培训特长,精准对接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方式,针对“三区三州”地区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实际,重点面向“三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民族传统技艺培训、职业农民等培训。进一步增强职业学校培训服务社会的能力。

总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区三州”职业学校通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使之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生力军,为乡村振兴赋能。

参考文献:

[1]刘合光.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12):36.

[2]张超.当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天津教科院学报,2016,2.

[3]孙丽霞.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背景展望[J].职业教育,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