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研究

杨曦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重庆 401147

摘要:随着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越来越大,国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目前的形势下,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信息获取方式,事件发生后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碎片化信息所带来的各种情绪,很容易影响到事件的发酵,带来不可控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形下,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就更应该担负起责任,突破自身的局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事件进行公平、公正、公义的解读,引导积极向上、正确阳光的生活态度,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

引言: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类事件具有突然性、影响力大、传播性强、关注度高、具备社会危害性等特点。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传统媒体的优劣势都非常明显,传统媒体应当避开缺点,充分展示优势,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妥善处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1. 传统媒体报道突发公共事件的劣势

  1. 时效性不及新媒体

随着当下新媒体的流行,人们对于新闻热点的追逐由被动变的主动。数字化时代的先进技术,让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一部手机+一个人,往往就形成了一个“自媒体”,一段视频、一段言语,就开始了新闻事件的发酵。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本来就非常突然,传统媒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民众无异,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大多来自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人物传播。在传统媒体还在进行事件评估和信息整理的时候,新媒体已经碎片化的将无数信息传播开来。

  1. 信息展示不够多元化

传统媒体被认为是非常守旧的媒体,不论是文字、图像、语言,还是如今自身结合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报道平台,其报道方式始终“一板一眼”,不会追求声、光、影等技术的深度结合,信息的展示看似也运用了多种手段,却始终不够“吸引眼球”。

反观新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先期注重注重传播速度的同时,很快会跟上多元化展示手段,包括动画制作、系列短视频互动剧等各种新颖的方式。

  1. 应急处置机制不够完善

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必须慎重考虑事件报道后的社会影响及舆论导向。特别是在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上,传统媒体的顾虑会更多。因为缺乏应急处置机制,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很多传统没有报道的思路和方向,更谈不上应对策略。本着“不犯错”的原则,甚至有部分传统媒体会刻意避开迅速报道突发公共事件,而是待事件有所定性之后,才做出一定的发声。

  1. 传统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

  1. 比起时效更注重报道全面性

传统媒体的严谨性和公信力,决定了其在得知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对事件做全面的评估和预判,要在合理、合规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全面的报道。传统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一定不是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而是有理有据的全面解读和跟踪报道。这样的严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报道的时效性,但却保证了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引导性,能够有效避免突发公共事件的恶意传播,从而引发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定。

例如,在今年河南大水的报道中,有很多信息最新来自于新媒体,无论是微信、抖音,还是知乎、论坛等,身处其中的人们把所见、所看、所想,用快捷、最直观地方式传递开来。客观地说,这些信息的传播,让全国人民更早地了解到了受灾地区的情况,但在传播中也着实制造了恐慌和担忧。此时,传统媒体在全面展现灾区情况的同时,一方面全面报道了全国的支援情况、灾区政府和民众的自救情况,让关心的民众可以放心。另一方面,全面解析河南水灾形成的原因,以及在灾难发生时,民众可以做的自救措施。有些地方传统媒体,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未来天气情况,进行了答疑解惑,消除了当地民众的恐慌。还有传统媒体对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进行了专业解读,从更深地层面激发民众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1. 深度解读引导正确舆论

新媒体的兴起,助力了事件的快速发酵和传播。然而,由于新媒体的审核机制与传统媒体差距甚远。海量信息和情绪宣泄,加上各种非专业解读和猜想,往往会让事件的传播偏离轨道,甚至造成不可控的恶劣影响。鉴于此,传统媒体更要从专业的角度深入解读事件,对民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进行答疑解惑,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和时间传播方向,引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例如,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最早的信息来自于武汉,当时“尸横遍野”的传播、迅速引发了全国的恐慌,紧接着关于病毒来源的猜想也充斥着整个网络,甚至有人将矛头指向了我国的病毒研究所,事件的发酵很快、传播方向也愈发离谱。在此类全国、甚至全球性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传统媒体要迅速介入,随即开始全方位解读事件,由于事件的突然性及不确定性,报道的开展一定要有序深入,不可急躁。首先是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其次是国家和地方的应对策略,然后是根据科学解读病毒的由来,并根据事件发展,进行必要的全国动员,个人卫生防范的宣讲、接种疫苗的宣讲等等。在这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上,一定要做到思想统一、方向正确,要避免外部势力的干扰和把事件政治化的企图。我国至今防疫所取得的成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表现,传统媒体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 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

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特点。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愈发频繁。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传统媒体不能总是发生后才采取应急措施,而是应该在发生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机制。这样,在事件爆发后,就能够有条不紊、有序地推进报道,并进一步提高时效性,体现传统媒体的专业性。

例如,首先确立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总编,编辑,对口政府部门的记者,负责社会新闻的记者,善于捕捉要点的评论员等,这些人在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到港。其次,确定基本的报道顺序和规则,最先是对事件本身的报道,不加解读、不加引导,接着根据事件性质和多方资料搜集进行事件的拆解和分析,之后要在采访和事件的发酵过程中发掘细节,把握事件的引导方向,既要引起反思,更要维护团结与安定。

总结: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明显增多。新媒体的兴起,让事件的传播与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和迅猛。在新的形势下,虽然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存在时效性不够、信息展示不够多元化、应急机制不够完善等缺点,但其公信力和严谨性使得它们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能够获得群众的信赖。因此,传统媒体更要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性报道,深度解读引导正确舆论方向,并及时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熊伟.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传媒论坛,2019,2(13):46.

[2]白月.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应急机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88-89.

[3]李科.从《人民日报》看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05):119-123.


61d68bed3fb1b_html_db64a4a3cfd3ed5b.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