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7
/ 2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的措施

王军军 苟银菊

甘肃省平凉市党原中学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 744300

摘要: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难点。在学生、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生物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要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针对问题探究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先了解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和问题。

(一)生物实验教学方式陈旧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总是采取一个教学模式:将实验的名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结果一次性全部告诉学生,学生在知道所有的实验内容之后就缺少了对实验探究的兴趣,进行实验操作就像完成学习任务一般,缺少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进而不能发挥自己动手实验的真正价值,使得课堂的生物实验教学变得无趣。

(二)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知识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主要是对知识内容和实验步骤、原理以及结果的记忆。在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逻辑思维培养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方式也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这样在面对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课程改革过程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学生自然存在不适应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主要关注点和重要教学任务。但是大部分学生习惯将提高成绩作为主要学习目标,对于提高自身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缺乏实际锻炼。在面对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和活动变化的情况下,学生普遍缺乏练习,也无法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形式和要求进行实验活动。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时也需要重复多次的操作才能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所以学生个人的能力因素严重拖慢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实验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开放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1.以主题探究为主要学习模式。要实现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教师需要通过主题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来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高初中学生生物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主题探究模式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其主要在于"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需要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强化。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而形成的被动记忆方法下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新知识、新原理,需要建立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还需要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思考和理解的正确性,从而逐步实现自身生物学习思维和能力的真正强化。而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其课堂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能够逐步提高,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之所以以主题为单位开展探究学习,主要原因在于初中的生物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划分,而且知识也以其内容方向以及应用进行区别,所以将主题作为探究学习模式的单位能够利用这些优势促使教学效果的强化。

2.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是教师开展理论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生物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互动教学之所以能够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针对性地解决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状况这两种限制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上,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其互动交流的方式实质上都是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所以这就涉及提问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这一核心问题。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最主要的互动交流环节,所以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设计提问时,一方面,教师需要保证问题内容能够准确切入核心知识的重点部分,还要基于班级内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提问的侧重点,这样教师才能够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保证提问具有很强的思维引导性,能够促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按照生物学科的思维逻辑完成重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而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物知识思考和理解方式,从而强化其生物学习的能力。

(二)将抽象教学转化为形象教学

1.联系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建立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场景之间的联系是生物知识由抽象转为形象的方式之一。理论性的知识之所以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在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这种纯文字表达的方式无法使学生产生画面感,所以学生无法真正将知识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转化和理解,自然只能够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所以导致了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从知识的应用和表现的角度出发利用初中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讲解分析知识内容,在学生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短时间无法迅速提升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的文字内容到具体的知识表现和应用过程,使其彻底理解生物知识。所以这样的知识教学自然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2.应用生物实验完成教学。实验是生物学科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促使知识由抽象转为具象的方式。对于生物课堂的知识内容来说,抽象性较强的部分大多是各种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结果的文字性表述。这部分内容在学生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单凭想象是无法做到彻底理解的。所以需要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的方式,一边进行实验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文字表述进行讲解。同时实验还能够将原理和结果以实验现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在实验画面和文字表述之间画了等号。对于抽象逻辑思维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显然画面性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演示实验能够起到提高生物课堂整体教学效率的作用,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教学手段。

(三)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环节

1.在导入环节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充分发挥导入环节的兴趣激发和引导作用是保证整节课教学效率的第一个重点。"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就是"磨刀"的过程。在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前提下开始后续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更敏捷,从而提高课堂上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参与积极性,节省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所以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2.在教学环节强化能力。在初中的生物课堂上,相比于课堂导入环节,实际的教学过程是更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在保证课堂导入为教学服务的基础上,教学环节需要发挥的作用是保证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切实掌握。而这一环节要保证其有效性,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强化两部分。在进行生物的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节省教学时间,强化教学效果。而在能力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参与,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强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这两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所以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环节强化能力的作用也是保证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四)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实验可以让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很多抽象的知识经过实验会变得直观形象。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明白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保证实验教学更具针对性。为了让生物实验和课本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具体内容,之后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知识点来进行。教师可以根据零碎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探究实验,针对复杂的实验教师应该制订相应的实验计划,进而保证学生顺利地完成生物实验。生物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明确不管什么类型的生物实验都应该紧紧围绕生物原理来进行。在生物教学中,为了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实验的完整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再进行自主探究实验,使得实验教学变得简单,还可以让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更加规范化。

(五)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生物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生物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并将生物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除了课堂实验研究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会更加轻松地掌握生物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建立生物兴趣小组,根据生物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生物教师只需要给出活动主题,其他的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如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和时间的过程等,使得生物课外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主要的任务和要求,也是其开展教学探究的关键方向和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通过转变知识教学方式,构建开放互动教学模式,科学设计课堂活动,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正远.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打造高效课堂[J]. 魅力中国,2020(18):254-255.

[2] 李云峰.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措施的探索[J]. 学周刊A版,2014(11):61.

[3] 戴春玲. 初中生物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措施探讨[J]. 中国教师,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