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7
/ 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

滕向东 王学虎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的充足供应已经成为确保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量比较大,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电力产业,使得电力系统建造获得了高速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引入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

1 大数据技术的有关内容

1.1 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定义

大数据,又被成为“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即大量信息集合起来所形成的信息整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信息充斥于网络中,如果不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那么信息就难以被人们所利用。大数据技术就是指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所需价值信息的能力。随着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理论进一步成熟,当前以大数据理论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比较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以具备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数据资源为基础的。首先,社交网络的兴起是带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次,物联网数据处理量的不断增大以及移动互联网对用户信息搜集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使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迅速。

1.2 大数据的特点以及优势

从数据的结构来看,大数据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大容量、多样性、速度快以及真实性。首先,大数据又被称为巨量数据,巨大的数据容量使得信息存储的变得更加容易。其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传统的关系型数据,还包含来自索引、社交网络、电子邮件以传感器等新型的结构化数据,数据的多样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快”是现代人们生活的突出特点。大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从而使得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最后,真实性是大数据的最后一个特征。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目的就是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为真实有效的信息。但是,数据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即使最优的数据处理技术也难以保障数据的绝对真实。在这种情况下,大数据技术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将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数据真实性的绝对有效将不再是一个神话。

2 影响因素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应用。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结合不同行业的数据特点,运用针对性分析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到数据的内在关联,提供更加具有价值的信息。当前,配电系统发展非常快,产生了大量数据信息,包含设备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用户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海量的数据增大了数据筛选和利用的工作量,降低了相关工作的效率。其次,在配电管理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分析和总结工作所需的数据信息,提高配电网管理的成效。目前,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电力企业必须确保电能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前,进行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一般采取的是均值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整体分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从整体上分析相关的数据信息,对细节不能面面俱到。另外,大数据技术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及角度对配电网进行可靠性分析,简化了建模和求解的流程。此外,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对配电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储存、预测,精准预测以后工作的可靠性。

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

3.1 信息化架构建设

作为配电网智能规划平台建设的关键内容,信息化架构在大数据存储、分析、规划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下,信息化架构建设应注重其计算、存储方式的合理应用。目前,实时数据流、离线数据离线、结果数据返回、在线数据查询是信息化架构下数据计算储存的四种基本形式。就实时数据计算流而言,其能在完成数据计算后将相关数据及时存入相关数据库,在后期电网管理中,通过特定的数据调取程序即可实现这些数据的二次取用。而在离线数据管理中,应按照缓冲部分、统一视图部分、数据仓库存储、数据集中部分的形式进行电网数据的加工处理,通常这些数据加工处理过程在数据仓库完成。结果数据返回管理中,应基于大数据平台注重逻辑计算方法和算法计算流程的优化,并将计算的结果返回到原系统中。此外,针对信息架构中的在线数据查询功能,应能优化数据查询范围,确保数据查询的精准性和效率性。现阶段信息化框架下的在线数据查询可准确查找RDS关系数据、ADS内存计算数据、OTS半结构化数据等内容。此外,基于模块化存储单元,流式计算、流线计算、RDS关系数据、ADS内存计算数据、OSS数据均能实现高效存储,这为后期的调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实时监测系统定位功能的要求

实时监测系统起到的是监测并指导故障位置的作用,其中故障位置的判定是该系统的重要功能;去掉该功能则该检测系统不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条件。实现监测系统定位功能需要软硬件相结合,同时借助相应的地理位置系统,得到最终故障发生位置。在配电网线路故障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用到的监测设备具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识别码,这在定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监测设备传回总控的数据中如果有异常数据,总控就可以通过查询数据上传的设备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故障位置,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为了提高故障点反馈的准确率,需要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测设备物理地址和总控处存储的编号信息绑定。首先需要确保监测设备在入网前各项功能运行正常,最大限度减少误报的可能,提高监测灵敏度和可靠性,使其在长周期内稳定运行。总控端需要在软件设计上给监测设备提供缓冲时间,防止因数据上传不全触发误报;监测设备的数据采样周期需要进行合理设置,防止漏报。其次保证监测设备的物理地址与总控预留出的编号信息一一绑定,并通过GIS等辅助手段精准定位地理位置,防止出现一对多或多对一情况出现,造成编码混乱,使定位功能分辨率降低或失效。

3.3 做好用电负荷预测,确保配网可靠运行

深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积极地预测、剖析配网运行中各类用户的用电负荷,对于提升配网的运行可靠性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说用电负荷预测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配网用电调度、配网交易、规划方案等,而且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电负荷预测能够为配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创造有效的数据支撑,可以说用电负荷预测会极大地影响到智能配网的正常运行,具体体现在可以实现对配网中一切安全配备的科学化调度,同时,也能确保配网目标网架结构的完整性、优化性。所以,为了实现大数据技术的优化利用,发挥其数据分析功能,各类人员能够借此技术提前创建一个负荷预测模型,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负荷。这其中必须关注的是:用电负荷变化自身有着周期性规律,而且也会随着各类数据的动态变化,使得周期性也有变化,这样就使得用电负荷预测无法十分精准、确凿,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各类配网电源都被运用其中,供电企业内部的各个用户间也强化了交流、合作,这样就能全面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度、精确度。

3.4 日常检修工作更加精准、成效显著提高

基于设备状态评价标签和重过载预测标签,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避免了检修过剩及检修不及时等情况,使得检修计划更加合理且规范,同时根据检修前后的设备状态评价标签数据,可对检修人员的配变检修检修质量进行评估考核,进一步规范并促进检修人员的日常工作。

结语

在配网供电系统工作中,稳定性十分重要,而影响配网供电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配网在工作中可靠性的高低,如果配网运行的可靠性过低,会使其出现用电安全等问题,引发电气火灾事故,严重的威胁顾客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有效地提升电网可靠性。本文主要考虑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提升配电网工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10):154-155.

[2]李宜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8):180-181.

[3]何鹏飞.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提升思考[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