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脉络中浅谈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7
/ 3

从历史脉络中 浅 谈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张国强 王雪华


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中心卫生院 745000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由远到近,从不同时期党的卫生工作方针论述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由点带面,从一家卫生院的历史变迁论述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针对目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历史变迁 卫生人才 队伍建设



一、由远到近,从不同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纵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许多卫生高等院校,注重培养各类卫生人才,卫生健康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六二六”指示(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中,毛泽东指出,医学工作“脱离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从此广大卫生专家学者亲赴农村一线,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提高人口质量,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才优势,是邓小平设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根据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扩大服务性消费。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这个报告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励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来为人民健康服务,实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为新时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基层卫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明显提高。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随后国务院将每年的8月19日,定位“中国医师节”,号召全社会尊医重卫,足见卫生人才在中国共产党心中的位置。

近年来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1】,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卫生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卫生人才的培养、教育、使用、考评、激励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采用引进、培训、招聘、签约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了全区十分紧缺的全科医学、临床、中医、康复、影像等专业技术力量,有效解决制约全区基层医疗业务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为健康新西峰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由点带面,从一家卫生院的历史变迁纵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什社卫生所到如今的“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报表彰卫生院,西峰区什社中心卫生院历经6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党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什社中心卫生院地处西峰区东南方位,与合水县、宁县接壤,是一级甲等医疗机构,承担全乡2.7万人口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1952年该院共有卫技人员3名,2名医生,1名护士。科室设置单一,仅开设医生诊室、药房、护士治疗室。

1978年该院共有卫技人员15名,5名医生,5名护士,2名药剂士,其他技术人员3名。开设医生诊室、药房、护士治疗室、防保室。

1985年扩建成中心卫生院,共有卫技人员18名,5名医生,5名护士,3名药剂士,其他技术人员5名。开设医生诊室、

2008年该院共有卫技人员26名。8名医生,12名护士,2名药师,其他技术人员4名。开设中医科、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药房、药房、护理部、产房、放射室、检验室、B超室、防保室。

2020年该院共有卫技人员84人,各类专技人员80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95.24%,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70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14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执业护士38人,药剂师6人,影像技师2人,检验技师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6人。在学历层次上,本科68人,大专12人。年接诊门急诊患者约2万多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900多人次。

该院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狠抓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分析梳理采取的措施有:

(一)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构建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经过积极探索,形成以院长负责,业务院长主抓,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制定了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人才引进政策、年度人才培养计划和人员培训计划等,严格按照既定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人员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每年按时完成继续教育工作任务。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专业、职称、岗位等选修了切合实际的继续医学教育课程,按期参加培训,虚心学习,精益求精,培训合格率均达到100%,通过参培学习,巩固了基础知识,了解了新病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拓宽了诊疗思路,提高了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2020年度共有5名医务人员完成本科教育,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2-3】,本科学历人员占全院职工总人数的81%。公开选拔医务人员进修学习。严格人才培训选拔标准,选择政治素质高、品德优秀、身体健康、具有发展潜力的医务人员到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庆阳市人民医院、庆阳市中医医院、西峰区人民医院、西峰区妇计中心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进修学员在进修医院表现良好、工作积极、踏实上进、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度,各类医务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24次,参加区级以上医院组织的培训32次,参加本院组织的培训33次。

(三)强化人才培养,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才梯队结构合理,重视科室带头人及后备技术人才的培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到各专业岗位技术人才高中低、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做到整个医院技术力量结构合理,为医院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力量。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争取为吸引人才创造条件,严格选才标准,不搞滥竽充数,通过积极努力,引进中医骨干医师1名。坚持全科与专科(专病)人才培养相结合。高度重视全科医师、家庭医生的培养力度,现已培养全科医师7人。实施专科(专病)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与青年医师谈心谈话,帮助其确定自身的业务主攻方向,在做好全科的基础上逐步把精力转移到专科(专病)研究的方向上来,鼓励其加大对本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医学知识及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

(四)强化人员考评,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考核中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将工作人员的德、能、绩、勤、廉等纳入每月绩效考核,年终考核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严格按照考核程序组织开展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技术考核中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岗位技能测评,严格按照各岗位的技术操作规范,针对不同岗位定期开展理论知识测试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理论测试及时通报,实践操作现场点评。建立和健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档案,将个人综合考核成绩、技术考核考试的成绩、进修学习的鉴定,定期技术评定材料等列入档案内容,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实施人员竞聘上岗。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优化中层干部选拔方式,每年年终对各科室负责人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根据综合能力和上年度考核情况完成下年度的聘任工作,实行中层干部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完善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依据岗位设置限额和各工作人员岗位申报情况,组织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其他成员对各竞聘上岗人员进行了综合评定打分,最终确定了各科室岗位的上岗人员,并与新上岗人员签订了岗位聘用合同,逐步形成有序竞争的生动局面。

(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绩效考核,把职工的职业素质、工作责任、技术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核作为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参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方案中,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坚持综合考核和业务考核相结合,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统一,根据岗位风险、岗位职责、业绩贡献设定了合理的岗位系数,制定适宜的评分标准,建立适度的激励机制。制定绩效管理方案。方案中充分体现了约束机制,行为规范,各种制度,明确了奖惩措施4-5】,并公平公正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三、目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什社中心卫生院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主要有:

1.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临床业务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

2.临床医师偏少,现有临床医师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和医院综合发展需要。

3.受职称聘任岗位限额的限制,部分医务人员虽已达到中高级岗位的聘任条件和能力,但至今仍无法聘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据统计,什社中心卫生院中级岗位编制只有7个,但目前已具备中级资格的专技术人员已达21人。

4.全区基层医疗机构至今未落实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人员的激励作用未充分发挥,基层人才引进工作也困难重重。

四、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基层医疗机构应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方针,制订全面、系统的人才建设战略规划,重视加强后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培养一批在全市、全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型人才,鼓励中青年骨干医生学习成才。主动对上衔接沟通,积极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全力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适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要求。

(一)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努力提高卫技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卫技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提高到90%以上。加强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的“名医”队伍建设,力争培养5—8名能代表本市、本区学科优势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6-7】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专科建设、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加大紧缺重点学科人才培训力度。为中青年业务骨干、管理骨干积极创造外出研修、考察和锻炼等机会。充分发挥科主任的担纲领衔作用,鼓励督促科主任加强对中青年医务人员实行传、帮、带,加快人才梯队培养,让更多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三)建立奖励制度。落实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者给予重奖。进一步加强各科室的工作运行效率管理,建立科学、公正的工作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制度。

(四)加强院内业务学习培训。全力推行终身学习制度,制订并完善低年资住院医生及青年医师考核标准,通过规范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促使他们早日成才。积极开展临床业务学习,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内业务学习,总结经验,积极打造学习型医院。

(五)打破职称聘任岗位限额。对已达到中高级岗位聘任条件和能力卫技人员给予聘任,发挥人尽其才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卫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与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 刘雪松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历史选择了邓小平(87) 》   来源:广安日报  

[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胡锦涛文选》第二卷

[5]《习近平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6]《中国社会科学报》

[7]《庆阳地区卫生志》



61d7fcb0a9dc0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