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4

更年期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孟伟 覃钰纯 李玉萍 黄琳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目的:分析更年期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64例更年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82例)常规保健管理,研究组(82例)实施保健综合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管理前、管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前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评分及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评分及MRS总分均低于管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更年期妇女心理变化知识知晓率为89.02%,对照组为79.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更年期妇女骨质丢失知识知晓率为86.59%,对照组为78.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更年期症状(96.34%)、性激素水平变化(87.80%)、生殖道改变(86.59%)、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方式(97.56%)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79.27%)、(59.76%)、(57.32%)、(89.02%)(P<0.05);研究组管理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6.10%)低于对照组(23.17%)(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应用综合管理保健模式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其临床症状发生风险。

【关键词】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模式;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更年期为女性性功能与生育能力逐渐衰退到达老年的一段过渡时期,通常处于女性40~60岁之间,以绝经为显著标志[1]。更年期是女性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由于该过程中妇女卵巢功能出现衰退,性激素发生急剧减少,波动幅度较大,致使妇女中枢神经递质紊乱,进而出现生理、心理功能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亚临床疾病[2-3]。更年期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服务将以更年期保健“三级预防”为核心,以多学科综合管理门诊为基础(团队式协作,妇科专业为主导),为更年期女性提供全面健康教育与全方位生命周期管理,结合身体测量、常规检查、营养指导、药学服务、运动干预、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评估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提高更年期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及早发现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疾病早期状况,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预防老年慢性病的发生,促进女性绝经后生命健康[4-5]。本文分析了更年期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64例更年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年龄43~58(51.08±4.27)岁;婚姻状况:已婚75例,离异5例,丧偶2例。研究组(82例)年龄44~57(51.05±4.29)岁;婚姻状况:已婚74例,离异5例,丧偶3例。两组妇女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自研究对象选取至研究结束均未发生任何伦理纠纷,一直秉承着临床研究公开、公正、人性化、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各项医学界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标准,并得到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所有妇女对本研究知情且自主同意参与;(2)妇女均已接受我院临床疾病检查;(3)可正常交流、沟通者;(4)出现更年期症状超出1年者;(5)年龄40~60岁。

排除标准:(1)确诊存在其他精神疾病者;(2)妇女器官存在器质性损伤;(3)妇女确诊存在遗传性疾病者;(4)妇女存在其他感染者。

1.2 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保健管理,指导妇女进行2次/年的例行性全面检查,发现隐形疾病后第一时间实施诊治,并依据妇女更年自身临床症状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补充钙元素,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研究组实施保健综合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全面健康教育。为来院就诊的更年期妇女讲解更年期临床症状的识别方法,包括月经模式、更年期症状、情绪变化、睡眠管理等,并告知其更年期可能会发生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骨质疏松、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肿瘤等,同时使妇女具备更年期临床症状缓解、防治的基本方法。(2)健康评估。3~6月定期复查,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询问其他疾病治疗情况,落实健康行为。参加更年期多学科综合管理门诊4~6周后嘱咐患者进行复诊,评估更年期药物的有效性及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咨询妇女营养、运动等健康措施的落实情况,再次告知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制订后续随访方案。(3)生活保健管理。①盆底功能锻炼。指导妇女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凯格尔运动,排空膀胱进行提肛运动,3~5s/次,放松时间为5~6s,15~30min 次,3次/d。加强有氧锻炼,每周至少3次,每次时间以30~45min为宜,强度中等。每周进行2次抗阻力练习。②饮食指导。为妇女提供健康的饮食规划,每日进食的蔬菜、水果不少于250g,限制食盐摄入量,全谷纤维,低脂饮食,2次/周鱼类食品。③生活指导。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g。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管理前、管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应用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MRS)评价妇女生活质量,包括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3个维度,共计11个条目,每项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设置为0~4分,依次表达“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非常严重”。

(2)观察两组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采用我院自拟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水平变化、生殖道改变、更年期妇女心理变化、更年期妇女骨质丢失、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方式6个调查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分,得分超过6分则为相关知识知晓通过。

(3)观察两组管理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包括抑郁、失眠、潮热出汗、夜贫尿急、胸闷气短。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1de7bbc50f35_html_20851a25b47322ce.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管理前、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管理前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评分及MR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评分及MRS总分均低于管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前、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61de7bbc50f35_html_20851a25b47322ce.gif±S,分)

组别

心理感觉

躯体感觉

泌尿生殖道症状

MRS总分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研究组(n=82)

9.78±1.93

3.51±0.86*

9.65±1.52

3.83±1.06*

5.13±1.36

2.65±0.67*

23.29±4.06

9.65±2.42*

对照组(n=82)

9.81±1.91

4.86±1.24*

9.70±1.47

4.78±1.21*

5.16±1.34

3.15±0.93*

23.34±4.03

12.07±3.49*

t

0.100

8.101

0.214

5.348

0.142

3.950

0.079

5.160

P

0.920

<0.001

0.831

<0.001

0.887

<0.001

0.937

<0.001

注:与管理前相比,*P<0.05.

2.2两组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研究组更年期妇女心理变化知识知晓率为89.02%,对照组为79.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更年期妇女骨质丢失知识知晓率为86.59%,对照组为78.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更年期症状(96.34%)、性激素水平变化(87.80%)、生殖道改变(86.59%)、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方式(97.56%)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79.27%)、(59.76%)、(57.32%)、(89.02%)(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例(%)]

组别

更年期症状

性激素水平变化

生殖道改变

更年期妇女心理变化

更年期妇女骨质丢失

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方式

研究组(n=82)

79(96.34)

72(87.80)

71(86.59)

73(89.02)

71(86.59)

80(97.56)

对照组(n=82)

65(79.27)

49(59.76)

47(57.32)

65(79.27)

64(78.05)

73(89.02)

χ2

11.161

16.674

17.403

2.925

2.053

4.775

P

<0.001

<0.001

<0.001

0.087

0.152

0.029

2.3两组管理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管理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6.10%)低于对照组(23.17%)(P<0.05)。详见表1。

表3 两组管理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抑郁

失眠

潮热出汗

夜贫尿急

胸闷气短

总发生率

研究组(n=82)

0(0.00)

1(1.22)

1(1.22)

1(1.22)

2(2.44)

5(6.10)

对照组(n=82)

1(1.22)

3(3.66)

5(6.10)

3(3.66)

7(8.54)

19(23.17)

χ2






9.567

P






0.002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更年期妇女约有1.3亿人,主要临床表现为潮热多汗、烦躁多梦、精神不稳定、月经不调导致闭经,部分患者冠心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发病率可能会出现上升[6-7]。更年期综合征的高发病率会为妇女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且还会在一定程度增加老年期疾病发生风险,影响其老年生活质量[8]。目前关于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并不明确,通常认为该病是多因素参与形成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9]

综合保健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全面健康教育为来院就诊的更年期妇女讲解更年期临床症状的识别方法,其中包括月经模式、更年期症状、情绪变化、睡眠管理等,并向妇女讲解更年期可能会发生的相关疾病,提升其对更年期的认知程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水平变化、生殖道改变、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方式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更年期妇女应用综合管理保健模式能有效提升其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

研究组管理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6.10%)低于对照组(23.17%)(P<0.05),这是由于综合保健管理模式为妇女实施健康评估,告知其3~6月进行定期复查,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询问其他疾病治疗情况,落实健康行为,告知妇女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为其制订后续随访方案,使妇女具备更年期临床症状缓解、防治的基本方法[11]。结果显示,管理后两组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评分及MRS总分均低于管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管理保健模式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为妇女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生活指导,避免其接触二手烟影响自身身体状况,为妇女提供健康的饮食规划,每日进食的蔬菜、水果不少于250g,限制食盐摄入量,全谷纤维,低脂饮食,2次/周鱼类食品。保障妇女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因不合理饮食带来的疾病,指导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加强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加之每周2次的抗阻力练习均可在极大程度提升妇女自身身体状况,从而降低其临床症状发生风险[12]

综上所述,更年期妇女应用综合管理保健模式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其临床症状发生风险,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英, 刘锦, 徐琼,等. 聚焦解决模式在缓解更年期女性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9, 36(3):75-77, 81.

[2]Terri DeNeui , Judith Berg , Alexandra Howson . Best practices in care for menopausal patients: 16 years after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J]. J Am Assoc Nurse Pract, 2019, 31(7):420-427.

[3]冷嫦娥, 欧琳霞, 柴思锋,等. 产褥期新模式保健对产褥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20, 42(8):995-998.

[4]张崴, 宋殿荣, 陈然然, 等. 中老年女性对绝经综合征治疗和保健需求的调查[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9, 38(4):283-286.

[5]吕凯敏, 孙艳格, 闫岩,等.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卫生保健服务能力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19):2369-2373.

[6]李晓燕, 王陶然, 田喜慧. 北京市海淀山后地区部分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绝经激素治疗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12):1404-1406.

[7]朱丽萍, 朱蓉, 朱丽均,等. "3C"整合医学模式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管理中的实践探索[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21):4805-4808.

[8]隋敏, 李世莹, 陈陶玲. 围绝经期综合征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 海南医学, 2019, 30(11):1448-1450.

[9]梁志赟, 潘敏敏. 更年期妇女各类症状的社会文化特点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118-121.

[10]余木兰, 李亚梅, 杜景云,等. 上海市罗店地区45~6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20):2764-2766.

[11]朱丽萍, 华嘉增. 上海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管理模式初探及效果[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4):726-727.

[12]Rowan T Chlebowski , Aaron K Aragaki , Garnet L Anderson , et al.Dietary Modification and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Trial[J]. J Clin Oncol, 2020, 38(13):1419-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