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3
/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探索

禹淑莲

( 郑州师范学院 , 河南省郑州市 )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复合型人才成长的精神支撑,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渗透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创新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塑造意识形态的旗帜和标杆,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来讲,要尤为强调这两者的深度结合。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堂的关键意义,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公共课教师,都没有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深度的研究,知识储备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就会直接影响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等同于政治理论,只需要单纯的做好知识讲解即可,学生只需要背诵就能够满足成绩的需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虽然可以把握做题的答案,但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并没有把理论传授和学生的价值观养成结合到一起,导致学生的思想也脱离社会实际,他们不能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的价值与社会意义。

其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早在之前,国家教育部就已经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相应的意见,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但在互联网的引导下,信息技术的延伸变得更加迅捷,很多外来的思潮和理念都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运用更为先进的教学工具,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人文情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诉求,这就导致学生的三观塑造不够健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被有效的激发出来。

最后,教学方法明显单调。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更加宽泛的,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获取资源,思政课堂对他们来讲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传统的理论灌输也很难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期待。然而很多思政课教师却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仍旧是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用单项的知识输出为依据。部分教学工作者认为思政教育和理论知识是完全等同的,所以也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延伸,并没有引导他们展开实践操作,这就割裂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学生遇到社会问题,他们也很难做出灵活的反应。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创新,主要包括对生产要素,传统思维,思想准则,行为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创新具有明显的不定性特点,能够波及到不同的社会领域,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创新也是彰显人才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进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创新,不仅可以对理论体系作出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而且还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对社会问题作出全新的论述,形成新的观点和见解,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深入人心,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一)做好教学队伍的整顿和调整

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不仅仅承担着引导学生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的使命,因此,在新时代也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高校应当做好教学队伍的整顿和优化。具体来讲,思政课教师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循序渐进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掌握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阅读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并探究与资产阶级相关的书籍,通过方法上的对比和论证,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形成正向的认知和信念,由此来为后期的创新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和指导。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除了要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懂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紧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趋势,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惑进行准确的解答和指引,让学生也可以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帮助。还有,思政课教师要凸显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里所说的创新意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也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动力之一,创新精神是教师展开行动的支撑所在。只有思政课教师具备了这两项素质,才可以彰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准确的捕捉学生在思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疏解,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二)实现理念的创新和转型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创新的效果,要从传统的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不能只是停留在过去无法自拔,也不能只是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而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吸取营养,具备主动出击的意识,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保留学生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燃起更多的兴趣,他们会感受到理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三)做好内容的更新与延伸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先进体系,体现出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统一的特征,所以在历史条件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1]。思政课教师在实践的时候也要具备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度,要积极吸收社会的科学成果,为学生的认知提供有效的先进支撑,帮助学生解决时代的新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新课题。高校也需要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贴合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科学成果,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

(四)做好方法论上的创新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教育方法有关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创新的重视程度有限,所以教师也需要在方法论上做出全新的调整。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是把这一领域当做课程,更是要着眼于整个学科的发展,要做好社会化的普及,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公民道德教育。在这里,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着通俗化的方向迈进,用更加生动且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内容,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纪录片或者是影片,让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视觉体验[2]。同时,高校也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专业发展结合到一起,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播这一浅显的层面上,而是要深入国际市场结合人才竞争的本质趋向,只有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才可以占据市场的显著优势。还有,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构建更为完善且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构筑时代新型复合人才队伍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教师队伍的整顿和优化,理念的创新与转型,内容的延伸,方法论的调整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创新的方法,充分结合了高校思政的主要内涵,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喻小莉.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 高教探索, 2019(3):1.

[2] 王建国.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J]. 高教探索, 2019(8):1.


作者简介: 姓名:禹淑莲 出生年月:1965年7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论 职称:教授 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