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采取定量病理技术对预后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3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采取定量病理技术对预后效果的影响

姜海英

七台河七煤医院有限公司 1546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定量病理技术应用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其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共计5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转移的问题进行分组,出现复发转移的11例患者为A组,未出现复发转移的42例患者为B组,对两组均采用定量病理技术进行检查,比较对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细胞核形态指标,A组均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的细胞核DNA含量,除DNA3/4倍体外,其他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将定量病理技术应用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着极其确切的作用,能够有效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从而可以准确确认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定量病理技术;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效果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ntitative pathology on prognosi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53 patients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uly 2021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11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were selected as group A, 42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were B group, and two groups were examined by quantitative pathology.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clear morphological indexes of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P < 0.05); Comparing the nuclear DNA content of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ther indexes except dna3 / 4 times (P < 0.0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can confirm that quantitative pathological techniques have a very precise effect on axillary lymph nod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can effectively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so tha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can be accurately identified.

[Key words] quantitative pathological technique; Axillary lymph nod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rognostic effect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虽然男女都会发病,但女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存在生理期现象,这就会使其出现周期性的雌孕激素比例交替,从而使女性的乳腺处于增生状态中,使得其出现乳腺癌的概率更高【1】。针对乳腺癌主要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然而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较高。所以,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就需要对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从而防止患者出现复发。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将定量病理技术应用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其预后效果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共计53例,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转移的问题进行分组,出现复发转移的11例患者为A组,未出现复发转移的42例患者为B组。A组年龄27岁到62岁,均龄47.2(s=10.0)岁;其中,未停经患者5例,停经患者6例。B组年龄28岁到60岁,均龄46.8(s=10.3)岁;其中,未停经患者20例,停经患者2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定量病理技术以及富尔根氏核染色法进行检测,具体流程为:首先,对患者的病灶蜡块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实施分级处理,再将其放大400倍后,利用富尔根氏核染色法开展细胞检测,对50个以上的淋巴细胞以及 100到200个肿瘤细胞实施随机重叠测量。

肿瘤细胞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接受检查后,获取患者的各项细胞核形态指标(核最小直径、核最大直径、核周长、核面积)以及细胞核DNA含量(DNA2倍体、DNA3/4倍体、DNA5倍体、DNA>5倍体)。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22.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细胞核形态指标

比较两组的细胞核形态指标,A组均高于B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 1 比较两组的细胞核形态指标(61e62ca9e3f4a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n

核最小直径(微米)

核最大直径(微米)

核周长(微米)

核面积(微米2

A组

42

12.5±2.5

16.5±2.0

56.2±6.5

245.4±35.2

B组

11

16.5±2.1

27.5±4.1

78.6±5.7

453.7±21.4

t

/

4.866

12.727

10.413

18.66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的细胞核DNA含量

比较两组的细胞核DNA含量,除DNA3/4倍体外,其他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 2 比较两组的细胞核DNA含量(61e62ca9e3f4a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n

DNA2倍体

DNA3/4倍体

DNA5倍体

DNA>5倍体

A组

42

12(26.19)

10(23.81)

19(45.23)

1(2.38)

B组

11

0(0.000)

4(36.36)

1(9.09)

6(45.45)

t

/

4.063

0.707

4.848

20.112

P

/

0.044

0.400

0.028

0.000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由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所引发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具有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的首位【2】。手术作为对乳腺癌最佳的治疗方式,能够直接为患者清除病灶。然而,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的概率较高。有研究资料显示,超过30%的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后10年仍然存在着远处转移以及复发的风险【3】。所以,为了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就需要及时识别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这样才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缺乏对腋窝淋巴结的统一标准,这就导致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无法准确检查患者大部分的淋巴组织,这就极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问题【4】。定量病理技术作为开展病理诊断的关键性内容,通过该技术能够获取患者病灶组织各种微观以及宏观的图形数据,并由量化角度,对患者的预后结果进行判断【5】。特别是可以获取患者核细胞DNA的含量,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开展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从而能够及时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的细胞核形态指标,A组均高于B组(

P0.05);比较两组的细胞核DNA含量,除DNA3/4倍体外,其他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将定量病理技术应用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着极其确切的作用,能够有效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从而可以准确确认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迪,范志民. 乳腺癌微钙化灶的研究新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2015,18:891-894.
  [2] 刘卫敏,孔庆聪,陈健宁,孟晓春,王晓红,单鸿. 触诊阳性乳腺病变的钼靶X线诊断. 新医学,2014,45(11):742-745.
  [3] 罗蕈,吴涛,杨亮,赵倩,迪力夏提·金斯汗,许文婷,朱丽萍. 伴有钙化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6):383-388.
  [4] 陈翱翔,孟然,齐晓敏,曹旭晨. 乳腺钼靶伴有倾向恶性钙化的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的预后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7):761-765.
  [5] 杨光,张祥宏,赵俊京,刘秀健,李智岗,王小玲,严霞,张志刚. 乳腺癌钼靶X线微钙化与癌细胞ER、PR表达关系的研究.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40(5):587-591.
  [6] 刘文佳,刘雨潇,杨正军,李君辉,曹旭晨.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微钙化减少对肿瘤病理完全反应的预测.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3):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