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张迪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患者,展开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建议推广。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综合护理;情绪;生活质量

引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是一种以肺血管病变、慢性支气管-肺组织病变、胸廓病变为诱因,以进行性持续加重为表现,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临床症状的疾病[1]。发病后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进行病情控制,无法实现彻底根治,致使治疗期间诸多患者伴有负性情绪、治疗信心不足,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加重躯体化症状,因此,除对症治疗外,临床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2]。但常规护理内容单一、模式僵硬,效果并不理想;而综合护理内容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变化,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在其他疾病上护理效果良好[3]。为此,本次研究分析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体会,以期推广科学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57~81/(65.57±3.25)岁,病程3.5~11/(5.41±1.72)年;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56~80/(65.26±3.32)岁,病程5~12.5/(5.73±1.83)年。两组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宣教、用药指导、病情监测、行为护理等常规一般护理内容。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1)指导患者科学休息与活动。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不必的打扰;做好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适宜,病室早晚通风15~30min;患者机体进入心肺代偿期,叮嘱其适当有氧运动,以机体无疲劳感、临床症状无加重为目标,逐步增加活动量;机体进入失代偿期,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家属探视,降低体能消耗,并协助患者将体位调整为半坐卧位、坐位,降低氧气消耗量,促进心肺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逐渐安排活动,以患者身体耐受情况为依据,逐步增加运动量。(2)改善睡眠。保证病室晚间安静、环境舒适,做好遮光与噪音控制,睡前组织患者温水泡脚、按摩全身肌肉,限制睡前液体摄入量,严禁患者服用咖啡、茶等影响睡眠饮品,夜晚不得注射利尿剂。(3)心理干预。鉴于疾病终身无法治愈,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反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也愈发突出,逐渐丧失治疗信心,加之多次住院增加患者精神压力、经济负担,负性情绪明显。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积极鼓励患者、安抚患者,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并及时了解患者内心的顾虑、担忧,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扫除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4)病情监测。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早期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过快或过慢,记录患者在静息、活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心率、心律、呼吸音情况,当变化超过正常范围时,且伴有烦躁、激动、紫绀、意识变化等症状应立即指导患者进行缩嘴呼吸、横膈式呼吸,落实床旁监护,缓解患者情绪。根据医嘱要求在发病期间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气浓度为25~29%、速度为1~2L/min。观察患者咳痰情况,将痰液色、黏稠度等性质信息及时汇报给医生,判断肺部疾病发展与变化,给予雾化吸入等辅助患者排痰,避免呼吸道阻塞;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利用吸痰器辅助排痰;昏迷患者出现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切开气管保持呼吸通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尿量情况,记录24h内输液量、排尿量,严格将输液量该控制在1500ml内,保持患者机体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预防水肿。(5)饮食指导。以低盐、高膳食纤维饮食为原则,将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g以下,食物总热量控制在54kJ/(kg·d),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0~1.5g/(kg·d),预防水钠潴留;为预防便秘,增加膳食纤维、新鲜蔬果摄入量,并减少每餐总摄入量、增加进食次数,提高食物消化效果。(6)健康指导。随着治疗进程演进,不断向患者传输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使患者与家属同时了解诱发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如吸烟、刺激性气体等,强化防范意识,并掌握一定应对技巧,降低病情发作的影响;树立患者健康生活意识,充分认识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对于疾病恢复的意义。

1.3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4],分值区间10~50分,分数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强烈。(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26)

[5],共计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关系为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经SPSS25.0软件分析,以(%)与(61e659d420c54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体现计数资料与计量资量,χ2与t检验,P<0.05时差异明显。

  1.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61e659d420c54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分)

组别

例数

PANAS评分

SF-26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7

36.62±4.57

22.16±5.25

62.68±5.82

79.67±4.52

对照组

37

36.75±4.38

27.67±4.83

62.93±5.49

68.79±5.71

t


0.1249

4.6837

0.1901

9.0876

P


0.9009

0.0000

0.8498

0.0000


  1.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后在肺、胸等临床症状基础上,还伴有心功能衰竭等危险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生活质量,提高死亡风险发生概率,因此,在积极对症治疗基础上,有效科学的临床护理能够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理想。分析原因可知,综合护理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其综合疾病与患者身心特点制定护理方案、采取护理措施,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特征,使患者获得更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在具体护理中,综合护理服务涵盖休息与运动指导、睡眠、心理、病情、饮食、健康指导等环节,从身心两个层面关注患者护理需求变化,逐渐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生活方式,充分睡眠、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端正心态,积极防范诱发病情的高危风险,以积极心态与充足信心面对病情,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身心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守艳,陈丹凤,翁克姬.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对依从性、护理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3):67-69.

[2]曾亚英,谢珊凤.整体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3):52-54.

[3]董宪珍,郑桂玲,崔艳玲.肺源性心脏病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5):26-29.

[4]龚丽,王娜,李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0):1561-1563.

[5]高世梅.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