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大疝囊斜疝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2

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大疝囊斜疝中的应用

白明辉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普外二科 黑龙江省 161000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小儿大疝囊斜疝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小儿大疝囊斜疝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形式将其1/1纳入两组,观察组实施抓钳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疝钩针疝囊高位结扎术(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疝钩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78%<19.45%)(P<0.05)。结论:予以小儿大疝囊斜疝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可行推广。

【关键词】单孔双通道;腹腔镜;小儿;大疝囊斜疝;并发症

腹股沟斜疝为常见儿科病症,其主要与小儿腹壁薄弱或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有关,小儿便秘及哭闹为常见诱因[1]。针对该病症的治疗以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为主,而伴随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手法也有了新的改进,并获得了一定临床效果。对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将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小儿大疝囊斜疝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形式将其1/1纳入两组,纳入患儿均为男性;观察组患儿年龄1-11(5.74±2.16)岁;对照组患儿年龄1-10(5.59±2.30)岁。对比两组小儿一般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送医学伦理委员和核准,患儿家属知情。

1.2 方法

观察组予以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予以气管插管全麻,仰卧头低脚高位,将患儿腰部垫高,经脐缘靠内侧切开皮肤,提起腹壁,置入5 mm Trocar,创建气腹(压力控制在8-10mmHg),腹腔镜直视下沿同一切口再置入5 mm Trocar(抓钳),观察患儿腹腔情况,明确无出血及损伤后对双侧内环口进行观察,通过抓钳提拉(或阴囊挤压)对有疝内容物一侧进行辅助还纳。患侧内环口上以12G针刺破皮肤,刺入2-0丝线疝钩针,刺入腹膜层(不穿透),向腹膜下沿内环口12点方向潜行,经6点钟方向穿出腹膜,线圈留在腹腔(需尽量长一些),退空针到原穿刺点,沿着内环口内半圈腹膜潜行;考虑到患儿疝囊较大,单纯钩针难以一次性绕过,故以抓钳辅助,提起腹膜,确保无漏扎,最终在6点处汇合,经抓钳辅助拉出线圈,关掉气腹,体外进行尾线打结,打结后形成的线结置于皮下。此后再次开气腹,检查疝囊是否有效关闭及腹腔出血、损伤情况。最后缝合创口,以创可贴进行穿刺点粘贴。

对照组予以单纯疝钩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除无抓钳辅助外,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以SPSS 25.0软件统计。计量、计数数据分别以(61e76f471f5fe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指代,t、χ2检验;统计学差异以P<0.05指代。

2.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围术期指标对比(61e76f471f5fe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6

20.36±6.78

1.85±0.56

6.78±0.85

观察组

36

35.52±8.17

4.22±0.62

5.50±0.51

t

8.568

17.020

7.748

P

<0.001

<0.001

<0.001

2.2 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并发症,观察组(2.78%)低于对照组(19.45%)(P<0.05)。见表2:

表 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皮下气肿

渗液

阴囊异常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6

3(8.33)

2(5.56)

2(5.56)

7(19.45)

观察组

36

1(2.78)

0(0.00)

0(0.00)

1(2.78)

χ2

-

-

-

5.063

P

-

-

-

0.024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作为常见的儿科病症之一,其多发于男童群体中,而这一时期患儿睾丸仍处于生长发育期,故不宜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2]。在既往传统术式中,多采取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但其需进行精索解剖,鞘状突分离,故术中操作以造成精索损伤,引发水肿等并发症[3]。而伴随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创伤小,可在直视下操作、不解剖精索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合小儿腹股沟疝疝囊直径大小一般可将其分为大疝囊型(>1.5 cm)、普通型(0.5-1.5 cm)、隐匿型(<0.5 cm)。因而在腹腔镜手术选择中也要结合疝囊大小确定。目前临床多以单孔腹腔镜疝钩针法为首选术式,但该手术方案针对大疝囊患儿往往会由于其内侧壁肥厚、皱褶多等问题难以有效拓展分离,即便勉强开展手术,也存在手术用时长、并发症多等不足。而单孔双通道法抓钳辅助的单孔双通道手术方案,则能够经脐部做小切口分别置入腹腔镜与抓钳,从而改善术野,确保疝囊分离完整,减少腹腔损伤。结合此次研究可见,在采取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干预下,观察组患儿围术期指标较单纯单孔腹腔镜疝钩针法干预的对照组明显更具优势,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降低(P<0.05)。分析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可见:(1)其术中解剖更加清楚,能够及时发现隐匿疝,并可在腹股沟区不解剖的情况下直观观察鞘状突解剖情况,有助于保护精索。(2)配合抓钳辅助,可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疝囊完整结扎,且不损伤精索,缩短手术用时。(3)不会增加额外切口,术后恢复快。(4)治疗花费低,尽管在术中增加了一个通道(5 mm Trocar),但手术选用的为可消毒重复使用Trocar,故无额外手术费用增加。

综上,在小儿大疝囊斜疝治疗中,采取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且患儿预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虎,李巍松,胡波,等.单孔腹腔镜下硬膜外穿刺针技术治疗小儿隐匿性斜疝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9,40(6):649-651.

[2]王荣东,举古木乃.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效果[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2):96-99.

[3]靳永胜,贾军琪,张培波,等.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大疝囊斜疝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20,22(2):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