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脂肪移植的填充技术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3

面部脂肪移植的填充技术研究进展

黄蒙 李虹桦、靳楷、尹家胜 张刚 通讯作者

广东医科大学 524000

【摘要】衰老是人生不可逆转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面部脂肪室在面部年轻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面部脂肪室的研究进展,脂肪注射技术的发展两个方面,及其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脂肪室,脂肪填充技术,脂肪移植


面部衰老是一个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表现1】,包括皮肤松弛,骨性结构改变,软组织容量缺失和形变。衰老的主要表现包括面部褶皱加深和皮肤松弛下垂,这都与面部脂肪室有关。因此搞清楚面部脂肪室的分布,在该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注射方法,对于改善面部衰老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面部脂肪室的分布以及脂肪注射技术做一简单综述。

  1. 面部脂肪室的解剖

面部脂肪室之间的组织我们称之为隔膜,隔膜为面部提供了一个“支持系统”,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该系统把我们面部的脂肪分为了深浅两个部分,浅层脂肪室位于SMAS筋膜与皮肤之间,深层脂肪室位于面部表情肌深层2】,目前对于面部脂肪室的分区还没有统一的区分标准,公认的有:

    1. 额部脂肪室:额部浅层脂肪室,包括额正中脂肪室,额中央脂肪室,颞颊外侧脂肪室;额部深层脂肪室,位于额肌与骨膜之间,包括深层额正中脂肪室和两侧的额外侧脂肪室,额部深层次脂肪室是2017年Sebastian Cotofana等3】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被染料染色的组织才被发现并最终确定。

    2. 颞部脂肪室:颞浅层脂肪室,位于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浅层之间,包括颞上脂肪室和颞下脂肪室,颞上脂肪室里没有重要的神经血管通过,被认为是较安全的注射区域;颞深层脂肪室,位于颞深筋膜与颞肌之间,指颧脂肪垫的颞突4】,因其与颊脂肪垫相通,注射至该部位的填充物可能会游离到颊部,故该部位很少被选为注射部位。

    3. 眶周脂肪室:眶周浅层脂肪室包括眶上脂肪室,眶外侧脂肪室,眶下脂肪室5】,深层脂肪室包括位于上眼睑,眉下深层的眼轮匝肌脂肪组织(Retroorbicularis oculist fat,ROOF)和位于眼轮匝肌深面,骨膜表面的眼轮匝肌下脂肪组织(Suborbicularis oculi fat,SOOF),ROOF脂肪减少可能会导致眉尾下垂,上睑凹陷6-7】

    4. 颊部脂肪室:颊部浅层脂肪室包括鼻唇区脂肪室,颊内侧脂肪室,颊中部脂肪室,颊外侧脂肪室1,6】。颊部深层脂肪室位于眼轮匝肌,颊中部脂肪室深面,分为外侧部和内侧部,内侧部的深面与上颌骨存在一个腔隙被称为“Ristows space”,因为其中间没有神经血管走行,被定为安全注射部位8】

随着研究的深入,鼻背部,眉间部,颏部和颈部的脂肪室9】也已经被证实存在,脂肪室理论不断被完善。

  1. 面部脂肪室在面部衰老中的作用

在面部衰老的过程中脂肪室的作用为随时间的流逝,深层脂肪室选择性的萎缩、下垂,浅层脂肪室相对肥大。以中面部为例,Rohrich【10】等研究表明深层内侧颊部脂肪室的容量减少可引起中面部表面皮肤多余下坠,中面部脂肪室的下移又会引起眼轮匝肌下缘出现凹陷,即泪沟,以及引起鼻唇沟加深,使整个面部呈现出老态的表现。因此增加深层脂肪室容积就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11】,从而减轻上述表现。

选择性的将脂肪填充到不同的脂肪室以改善面部衰老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同。面部年轻化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主要脂肪室的容积,早在2001年就有学者提出面部年轻化主要包括重要脂肪室的容积恢复和面部轮廓的重塑。而重要脂肪室包括浅层鼻唇区,深层面颊区(内侧,外侧)脂肪室。以该理论为基础,李青峰等12】通过口腔黏膜的内侧部、外侧部,SOOF内侧部,鼻基底的外侧,上唇黏膜下部分别注射脂肪,每个患者平均注射量为29.3ml,7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发现中面部的容量平均增加27.1%,患者满意率95.2%。

  1. 面部脂肪注射技术的发展

除了将脂肪注射到脂肪室的技术以外,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提出新颖的注射技术,如果将诸多该注射技术与脂肪室注射技术联合应用,相信对于改善面部衰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1 “3M3L”脂肪注射技术

“3M3L”即为多层次(multi-layers),多隧道(multi-tunneis),多点注射(multi-pints),低负压抽吸(low pressure suction),低速离心(low speed centrifugation),低剂量注射(low volume)13】。低负压是指手动吸脂时负压控制在50KP之内,低速离心是指离心速度为1000r/min,离心2min,这与Coleman要求的1200g/min不同,因为有研究表明当转速大于1000r/min时脂肪颗粒活性明显被破坏

14】。低剂量,多层次,多隧道,多点注射则可以让注射的脂肪与周围组织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其后期成活。

3.2锐针皮内注射技术

2012年,AA Zeltzer医师15】提出采用锐针皮内注射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皱纹。其方法为用直径2.0 mm的带有多个直径1.0 mm侧孔的吸脂针进行吸脂,将获取的脂肪置于0.5 mm网眼直径的滤网上过滤,用1 ml注射器,23 G针头在真皮进行退针注射。遇到较深的皱纹和皮肤皱褶时,可先用17 G锐性针头进行皮下剥离后再注射,注射以略微高于皮肤皱褶为标准。该技术在纳米脂肪和脂肪胶出现后应用更广,在改善肤质和减轻皱纹方面应用较广。

3.3微量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微量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台湾学者Tsai-ming Lin 2007年首次提出,以小颗粒脂肪更容易成活和单次小剂量注射可降低血管栓塞风险为理论基础,具体为采用特制的微量脂肪注射枪,将1 ml脂肪分30~240次均匀地注射到组织内。每次注射脂肪量小于0.01 ml/次,脂肪体积小于1.3 mm×1.3 mm×1.3 mm。根据178例患者术后5年的随访研究 ,注射枪刻度选择1/120,注射10ml,就可达到83%的满意效果16】。同样将该方法用于下眼睑老化,手部凹陷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4自体脂肪肌肉注射技术

自体脂肪肌肉注射技术(FAMI)最早由法国医师RogerAmar 1999年提出。技术核心是将颗粒脂肪注射到表情肌肉内或其邻近范围。解剖学提示在正常人体内脂肪会在肌肉组织中与其共存,而且肌肉有丰富的血运,更利于脂肪存活。但是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肌肉的收缩性和弹性我们在注射时应注意不宜过度矫正,而且要求操作者必须清楚的了解解剖层次。

3.5预制隧道法脂肪注射技术:具体操作为标记好注射范围,将肿胀液注射到准备填充的部位和层次,在填充区边缘用锐针刺破皮肤后用18G或更粗的钝针,在标记范围内反复穿刺,建立足够的隧道和层次,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用1ml注射器连接18G钝针在预制隧道内注射脂肪17】。该技术因事先留置隧道,增加了注射进去的脂肪组织和周围组织的接触面积,减少了脂肪受到的压力,使得术后脂肪留存率高,术后效果满意。

4.总结

目前我们对于脂肪室的认知是以Rohrich等提出的理论为基础,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新技术被用于面部脂肪室的研究,到时候对于面部脂肪室我们会有一个更完整,系统的认识,再结合不同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注射技术,改善面部衰老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Ko AC, Korn BS, Kikkawa DO, et al. The aging face. Surv Ophthalmol, 2017, 62(2): 190-202.

{2} Cotofana S, Schenck TL, Trevidic P, et al.Midface:clinical anatomy and regional approaches with injectable fillers[J].Plast Reconstr Surg, 2015, 136 (5 Suppl) :219S-234S.

{3} Cotofana S, Mian A, Sykes J M, et al.An update on the anatomy of the forehead compartments[J].Plast Reconstr Surg, 2017, 139 (4) :864e-872e.

{4} Oʼbrien JX, Ashton MW, Rozen WM, et al.New perspectives on the surgical anatomy and nomenclature of the temporal region[J].Plast Reconstr Surg, 2013, 131 (3) :510-522.

{5} GIERLOFF M,STOHRING C,BUDER T,et al.Aging changes of the midfacial fat compartments:A computed tomographic study[J].Plast Reconstr Surg,2012,129(1):263-273.

{6} HETZLER L,SYKES J.The brow and forehead in periocular rejuvenation[J].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2010,18(3):375-384.

{7} JAVIDNIA H,SYKES J.Endoscopic brow lifts:Have they replaced coronal lifts?[J].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2013,21(2):191-199.

{8}Surek CK, Vargo J, Lamb J.Deep pyriform space[J].Plast Reconstr Surg, 2016, 138 (1) :59-64.

{9}LARSON JD,TIERNEY WS,OZTURK CN,et al.Defining the fat compartments in the neck:A cadaver study[J].Aesthet Surg J,2014,34(4):499-506.

{10}Rohrich RJ, Pessa JE, Ristow B.The youthful cheek and the deep medial fat compartment[J].Plast Reconstr Surg, 2008,121(6):2107-2112.

{11}Cotofana S,Gotkin RH,Frank K,et al.The functional anatomy of the deep facial fat compartments:A detailed imaging-based investig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19,143(1):53-63.

{12}Wang W, Xie Y, Huang R, et al.Facial contouring by targeted restoration of facial fat compartment volume[J].Plast Reconstr Surg, 2017, 139 (3) :563-572.

{13}XIE Y, ZHENG D N, LI Q F, et al.An integrated fat graftingtechniqu for cosmetic facial contouring[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0, 63 (2) :270-276.

{14}LEI H, LI Q F.Study on influence of centrifugation on fat viability[J].Zhonghua ZhengXingWai Ke Za Zhi, 2005, 21 (5) :375-378.

{15}ZELTZER A A, TONNARD P L, VERPAELE A M.Sharp-needle intra dermal fat grafting (SNIF)[J].Aesthet Surg J, 2012, 32 (5) :554-561.

{16}CHOU C K, LEE S S, LIN T Y, et al.Micro-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maft) for forehead volumizing and contouring[J].Aesthetic Plast Surg, 2017, 41 (4) :845-855.

{17}王睿恒;杨东运.预制隧道法注射填充:一种安全的注射填充技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10):6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