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几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2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几点研究

杨鹏

61272219860203 ****

摘要:我国是个矿业大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很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大中型矿山已达9000余座,资源开采规模居世界第三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粗放式的经营生产、采矿技术与矿山设备的落后、人们环保意识的淡化、法律政策的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日益增多,环境逐步恶化。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00亿元,严重制约着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规范、合理、有效、安全、环保的开采和利用资源,促进矿山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头等问题。因此,促进和保护区域地质生态环境工程的改善,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环境;治理对策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指人类在开采、生产矿石的过程中,不恪守地质规范,各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及时,地质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不自觉的破坏或改变原有地质生态环境的平衡,诱发或加剧局部地质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状态发展。本文主要对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1.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1)崩塌滑坡。在对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之一,根据崩塌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岩质崩塌、土质崩塌。在现代化的矿山资源开采中,一般采用崩落法进行采矿,这种方式较为稳定化,对矿山地质的影响性较小,但也要做好相关保护措施,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

(2)泥石流。泥石流是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破坏性最大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暴雨天气更容易产生泥石流。泥石流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山体分布不均匀,较为陡峭山体更容易积累大量雨水;固体堆积物过多,会堵塞雨水的流通;暴雨频发地区更容易引发突发性的泥石流灾害。

(3)采空塌陷。采空塌陷是因为对矿山挖掘不合理造成的,在挖掘的时候形成了空洞,使得外部岩土层失去了重力支撑,出现地表面坍塌现象。采空塌陷主要存在于地下矿山区域,因为地下矿山需要挖掘的区域比较多,形成空洞的概率比较大,在开采的时候,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采空坍塌还会引起山体的偏移,对整个矿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分析

2.1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要在充分考虑到矿山地质开采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对矿山地质开采管理的水平,要加强对那些违规开采的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以及处罚,严重情况下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另外,除了要加强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的治理,同时也要提升矿山资源开采方面的准入门槛,在执行矿山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最主要的条件之一,要加强对矿山资源开采企业、人员实施全方位资质审核,要保证其企业资质和规模、企业的人员配置、技术能力、安全生产保障、环境治理能力等都满足标准规范的规定,若是其中存在一项不达标的情况就不能正常实施开采工作。


2.2加强矿山测绘工作

对于一些地形复杂的矿区,工作人员需运用先进的地形绘测系统将整个矿区的地形进行全面完整的补充。在相应地点建立区间观测站, 调查建筑物在开采后的受损程度,监测矿区地表塌陷情况,同时补充地质勘测的相关数据,运用现代化的测绘设备与技术构建一个完备的地表监测系统,结合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各项系数,从而精确掌握地下岩层的运动规律,为地质探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与技术支持。此外,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大院校加大

地质灾害防治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使其掌握更多先进的治理技术,并能灵活运用多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培养治理人员安全意识,重点提高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2.3要建立起多部门的联合治理以及监测体系

为了能够对相关方利益进行有效的协调以及平衡,一定要增强对矿山开采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多个部门(包括国土、林业、环保、安监等)共同加强矿山开采的监测,要建立起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组织,并且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确保其可以对矿山开采到闭坑全程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行监督,进一步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执行力。另外,要不定期对矿山周边的地质环境相应指标(例如土壤、地下水等)实施动态监测,要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超标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从源头上增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2.4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

现阶段,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的保护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此项工作进行中,相关地质勘查人员需要进行地质环境的整体评估,通过实地调查对地域环境展开合理分析,对地质环境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合理评估,通过分类建设与应用,来促进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与进步。通常,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护坡、土地平整、客土改良土壤,施肥、引水、灌溉等措施,大面积种植园林植物、草坪、花坛等,如景观大道、休闲广场。可修建人工湖及各色景观,如瀑布、喷泉等;可通过森林面积的扩大,形成绿色氧吧,如林荫走廊。调节近地表温度、缓和严寒酷暑、降低风速、减少沙尘。减少噪音,绿化、美化环境,从而达到矿山治理与保护的整体效果。



3.总结

矿产资源开发为现代化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为当地带来了一定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需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矿山地质工作人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原因分析,根据矿山工程的实际勘察检测结果,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治理方案。治理工作要始终围绕绿色发展展开,运用先机的科学技术与仪器设备,严格管控并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杜绝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过度开发,从而促进采矿事业走向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李建中; 张进德.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2018(07):56-57.

[2] 杨建. 大尖山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J].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

论文,2018.

[3] 牛磊; 赵志芳; 曾诗卉.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综述[J]. 科技资讯,2018(09):34-35.

[4] 何倩; 薛喜成. 低深水位沉陷区与高潜水位沉陷区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

对比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2019(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