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冠心病先护脾胃 饮食治疗尤为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1

中医护理冠心病先护脾胃饮食治疗尤为重

杨巧玲

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一个专门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它和心脏血管供血有直接影响关系,如果心脏的血管里面有斑块了,心肌的供血就会下降。所以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此时冠状动脉的血管就会出现狭窄,狭窄后就会造成心肌缺血,形成冠心病。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为胸痛,部分患者也表现心悸、乏力等。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一类疾病,而冠心病尤其常见,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史、过度劳累、过度熬夜、长期精神压力大、脾气暴躁等。冠心病的危害比较大,冠心病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有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还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或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冠心病是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心脏病,危害是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冠心病患者活动增加就会胸痛,所以大多数患者都不能正常活动。另外,急性期不及时控制,心脏的功能就会受到很大损失,甚至发生猝死,威胁生命安全。一旦确定有冠心病一定要明确诊断,规范的治疗,这样才能够降低危险。冠心病的治疗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需改善冠脉的血流,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缓解期应多选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来改善心肌缺氧,避免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脾、肾等脏关系密切。该病多为气血不足,阴阳亏虚、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等引起。临床表现多见不足和虚损的症候,中医学认为其内因是发病的基础,外因是发病的条件,冠心病是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患者临床表现随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论治时应视病情变化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总之,要辩虚实、明标本进行补虚或泻实,或标本兼顾,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认识和诊治疾病一贯注重“整体性”。中医整体观认为脾胃与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若脾胃功能受损,饮食不易消化,停留于中,食滞气也滞,气机不畅,胸中气塞,自然胸闷也起。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应重视“心胃同治”。

在饮食上要注意总热量平衡,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晚餐尽量少吃。饮食宜节制,不宜过饱或过饥。饮食搭配需营养均衡,不可过分单调和偏食。比如,当下纤维食品相当流行,适当使用粗纤维食品有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但每日进食过多,将加重胃肠负担,不易消化而有损脾胃运化功能,不利于冠心病康复。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可而止。若伴有肥胖症,还需要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通过限食和运动相结合的方法,至少让体重不再增加。必须戒烟,慎饮酒,不饮浓茶、咖啡和烈性酒。

少吃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总胆固醇升高,应加以限制。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米糠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长期摄人可降低胆固醉及甘油三酯水平,起到一定的保护心、肾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笔者建议可作为机体脂类的主要来源及烹调食物的主要用油。

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可以多吃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豆荚、水果、植物油等。忌辛辣刺激之物。对于粗粮、豆制品、各类蔬菜水果可多吃;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可适当的吃一些鱼类或瘦肉,高糖食物也不可多吃。膳食纤维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生成;而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冠状循环,起到保护血管壁的作用。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的发生。

多补充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这对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