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乡贤”在中国城乡治理中的作用与弊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17
/ 2

浅析“新乡贤”在中国城乡治理中的 作用 与 弊端

赵增炜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城乡社区治理是我国治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古代中国的乡村中,信息相对闭塞,“乡贤”作为有文化,有威望的社会群体,他们不直接参政,但他们却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建立新中国以来也诞生了“新乡贤”,他们同样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中国的城乡治理,不仅提高了治理水平,也极大辅助了城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当然,其也有着一定的弊端,本文在结合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新乡贤”在中国治理中的作用与弊端。


关键词:新乡贤;中国城乡治理;作用;弊端




















在古代的中国,国家疆域辽阔,但管理人员有限,为了更好的管理古代地方政府,便诞生了“乡贤”这个群体,古代的“乡贤”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管理人员不充足带来管理困难的问题。从建立新中国至今,我们经历了“破四旧”等时期,“乡贤”逐渐在城乡治理中销声匿迹。随着改革了开放和十四五的规划,包括最近的脱贫攻坚战中,看到了不少“新乡贤”的身影,他们不仅仅出现在脱贫攻坚中,更加在党的队伍以及基层政府中看到他们的影子,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为城乡社区治理不断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新乡贤”的内涵

在探讨“新乡贤”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乡贤”的定义,乡贤,汉语词语,释义为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随着时代的变化,乡贤出现了新的定义。目前,关于新乡贤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三种:钱念孙认为,“有德行、有才华,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人,可谓之新乡贤再宽泛一点说,只要有才能,有善念,有行动,愿意为农村建设出力的人,都可以称作“新乡贤”1]。同时,有研究者认为,“新乡贤”是在老百姓眼中,在某一领域做出比较成功或令人信服的业绩; 对乡村有贡献;在乡邻间有威望、有说服力的人2]。此外,在时代背景下,还有研究者指出新乡贤主要是“出自于乡村,成就于城市; 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的有特殊城乡内在关联的一批人3]

(一)群体产生的环境不同

传统“乡贤”的产生环境为古代中国较为封闭闭塞的乡土社会,古代中国的乡土社会由于人力有限,且管理疆域分散,便由当地较为有名望的“乡绅”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市场化经济交流变得更为迅速,且人员也发生了流动,因此,与传统“乡贤”相比,其诞生的环境不同。

(二)治理方法和手段不同

传统乡土社会不太重视国家法律和契约4],“乡贤”凭借着传统儒家伦理常识与多年形成的乡规和族约来对乡村中发生的事情加以判断和调解。满足村民对乡村安全和稳定的需求,进而达到治理乡村的目的。

“新乡贤”面对的乡村则有很大的不同,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流通,新旧思想,新旧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交织,使得现代乡村的管理更加复杂。他们大多生活在乡村中,是乡村社会网中的一员,对于乡村事务更加熟悉和了解,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新乡贤”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整合社区,恢复社区稳定,对乡村社会的重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权威来源不同

传统“乡贤”通过其考取的功名为村名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进而树立其自身的权威,“新乡贤”通过其自身的经济水平,政治地位,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其自身的权威,特别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乡村,村民急需一个可以引领乡村道德水平的人出现。

二、“新乡贤”在中国城乡治理中的作用

(一)改善村民公共生活和经济水平

“新乡贤”利用其对于村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村民一起聚集起来做一些有益于乡村公共生活的事情,例如为乡村修路,修建健身广场等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乡村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满足了“新乡贤”对于社会地位的追求。

在经济水平方面,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新乡贤”可以为乡村居民链接外部资源,带动乡村居民进行就业,对于自身有农场,矿产,企业等的“新乡贤”可直接为乡村中有需求的人们提供工作岗位。特别是这次“脱贫攻坚”中,在党的领导下,结合现状,优先为乡村中的贫困户解决工作及生活问题,改善其生存状况,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重塑村民道德基本准则

改革开放前,乡村居民自身手中的资源差距是极小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之间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差距,从过去的状态变为为有限的资源不断争取的状态,尤其是如今“市场取向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所向披靡,彻底颠覆了中国农村伦理道德、乡规民约的基础”,这直接伤害到作为共同体本质的信任,进而导致农村的衰败和道德的沦丧5]

“新乡贤”本身有知识,有文化,大多具备较高的经济水平,通过公正无私的方式调解目前乡村中所存在的问题,维护乡村正常秩序,在日常生活和事务处理方式上给乡村居民树立一个正向的示范,“新乡贤”本身优质的品质会促进乡村的正向发展,在不断的影响下,重塑村民的道德基本准则。提升乡村居民凝聚力,进一步促进乡村的团结和发展。

(三)辅助基层政府推动居民自治

1982年,我国便确立了农村村民自治的制度,但在实际的推行和运用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切入点和依据的失衡,乡村自治的主要困难在于法律规则无法很好的嵌入乡村原有管理体系中,同时也面临传统道德体系的崩溃,这不仅限制着基层政府,也同样限制着“新乡贤”,因此,运用“新乡贤”对于乡村的了解,通过与基层政府的配合,共同研究和推行出一种符合现代法律体系的乡村自治准则和村民普遍认同的道德体系,这将有利于推动乡村居民自治。

三、“新乡贤”在中国城乡治理中的弊端

对于资源性“新乡贤”,在参与治理初期,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水平,进一步在居民中获得较高的威望,在后续村委选举中胜选,进而进入乡村基层政府领导层,谋取更大的个人利益,破坏了乡村稳定的状态,打破了乡村居民间的信任,为后续居民自治带来灾难性的伤害。

在乡村初期治理中虽然可以迅速发挥出作用,但这容易引起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于乡村事务的散漫态度,出现政府在本应承担的社会服务中缺位的问题。进一步影响已有的治理成果,影响政府在乡村居民中的形象。不利于后续参与乡村治理中的工作。

四、小结

“新乡贤”这一群体即出脱于传统“乡贤”,又有着新时代的不同,在为中国城乡治理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着其弊端,很多乡民仅以财富来判断与认可新乡贤的能力和权威。在新乡贤与普通乡民处于地位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真正发挥普通乡民的监督作用。此时,就更加需要一个完善、规范的约束制度和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同时,也需要动员和激活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扩大村民参与的公共空间,训练公共治理的能力6]。只有在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尝试下,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之路,才能让中国的城乡治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新农村呼唤新乡贤——代表委员畅谈新乡贤文化[EB /OL].( 2016 -03-13)[2016-04-07]

[2]佚名.新乡贤完全调查报告[J].领导决策信息,2015

[3]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EB /OL].( 2014- 08- 20)[2016-04-05].

[4]韩雨亭.新乡贤治村[EB /OL].( 2011-12-09)[2016-01-20]

[5]秦国柱.盛寺忧思:乡镇治理制度渠道的“失修”与乡绅阶层的重建[M]/ /李平.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5辑.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32-38.

[6]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4):126-14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