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rant通道与经皮椎板间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3

Quadrant通道与经皮椎板间镜手术治疗 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贾 川 1 鄂远 王雨辰 吴国明 黄盛昌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骨伤科 213161

摘要: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M-Q)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PEI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因单节段LDH(L5/S1)于我院行微创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M-Q组及PEID组。分别行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与经皮椎板间镜L5/S1髓核摘除术。分别与术前2天,术后1周(T1)、3月(T2)、6月(T3)对患者进行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130名患者手术顺利。M-Q组及PEID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初次下床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M-Q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切口长度明显长于PEID组(P<0.05)。两组术前VSA评分及ODI指数与术后T1-3时的VAS及ODI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 T1时,两组在VAS评分和ODI指数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T2、3两组在VAS评分和ODI指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具有相似的中期疗效,且手术时间及初次下床时间相近,但M-Q组初期手术疗效更好,手术切口及住院时间也更长。

关键词:显微镜Quadrant通道;椎板间镜;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髓核摘除术



曾建成等运用射频电极烧灼黄韧带打孔的方式突破黄韧带,可快速进入椎管,且不破坏骨性结构,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其在腰突症的PEID治疗上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并不断拓展PEID的临床适应症,将PEID成功运用在髓核脱出型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病症。而伴随着显微镜技术引入传统的Quadrant通道系统,使其在保证原有小切口的基础上,获得了显微镜精细操作、精细止血的优势。M-Q与PEID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因L5/S1LDH于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3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Q组65例,年龄 21-49岁,平均年龄42.93岁,PEID组65例入选对照组,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40.51岁。两组基本情况对比,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腰VAS评分、腿VAS评分、OD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仪器与设备

德国ASAP椎板间镜系统,显微镜( ZEISS,S88),Quadrant通道系统,C臂机,MRI,CT相关设备由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骨科、手术室及放射科提供。

1.3纳入标准:

①有典型的腰腿痛、下肢放射痛及下肢麻木等体征,单一L5/S1LDH;②经常规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疼痛剧烈,有明显体征及影像学改变,患者要求行手术治疗;③无合并严重的结构异常等情况。

1.4排除标准:

①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②既往有相应节段腰椎外伤或手术史者;③存在腰椎结核、肿瘤、感染者;④腰椎不稳,符合手术融合指征者。


1.5研究设计

本实验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术前常规行腰椎动力位片、CT平扫+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分别与术前2天,术后T1-3对患者进行VAS及ODI评分。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对比情况


M-Q组

PEID组

t值

P值

手术时间(min)

43.54±8.53

45.91±10.61

0.88

P>0.1

手术切口长度

2.96±0.16

0.84±0.12

53.29

P<0.001

术后初次下床时间(h)

28.36±8.52

25.17±8.18

1.37

P>0.05

术后住院天数(d)

5.36±0.62

4.33±0.70

5.62

P<0.001


2.2两组术前VSA评分及ODI指数与术后T1-3时的VAS及ODI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月

术后6月

P值

M-Q

VAS

7.38±1.06

3.21±0.51

2.12±0.43

1.66±0.36

P<0.001


ODI

75.25±13.38

23.42±3.26

20.42±3.26

16.50±2.38

P<0.001

PELD

VAS

7.01±0.62

2.63±0.65

2.02±0.65

1.50±0.78

P<0.001


ODI

74.50±12.44

21.17±3.58

18.16±3.05

16.01±2.89

P<0.001


2.3术后椎板间镜组与显微镜辅助小切口通道组T1-3时VAS和ODI指数对比

时间

评分

M-Q组

PEID组

t值

P值

1周

VAS

3.21±0.51

2.63±0.65

3.60

P<0.001


ODI

23.42±3.26

21.17±3.58

2.37

P<0.025

术后3月

VAS

2.12±0.43

2.02±0.65

0.66

P>0.25


ODI

20.42±3.26

18.16±3.05

1.43

P>0.05

术后6月

VAS

1.66±0.36

1.50±0.78

0.97

P>0.1


ODI

16.50±2.38

16.01±2.89

0.67

P>0.25


3.讨论

Quadrant微创系统,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其最大优点在于无须手眼分离操作,不改变术者的手术操作习惯,学习曲线短,手术暴露范围更广,手术适应证更广。在此基础上,结合显微镜技术,将术野放大10倍以上,可有效电凝微小血管减少出血。同时在显微镜下保留黄韧带,并在术后予以复位可显著减少硬膜外瘢痕形成,减少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不仅减少神经牵拉,更为潜在的二次翻修手术创造条件。通道组术后短期内获得了优于椎间板镜组疗效,这可能也是得益于它更加充分有效的减压以及较少的对神经脊髓的干扰。

随着器械的改进和内镜下磨钻的应用, PEID的适用范围更宽,可以扩展到L2-L4椎间隙。在不破坏关节突关节完整性的情况下,通过切除上位椎板下缘骨质,扩大椎板间隙而完成手术。

PEID兼具了标准后路开放与显微镜下操作的优势,但对于高度向下游离的椎间盘突出,开窗的位置和大小会限制PEID的充分减压。此时可通过双入路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时间以及损伤硬膜囊的可能,所以此时通道或者开放手术值得考虑。

PEID源于脊柱内镜技术,且多数学者认为PEID 技术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学习曲线依然陡峭。PEID与通道技术有着相似的手术入路,且均为脊柱骨科医生所熟悉的后侧入路,PEID需要更多次的透视以确保定位更加准确。且多数PEID采用短镜头操作,这无疑减少了手眼分离的难度,操作上比较接近开放减压术,较为简捷,可提高操作效率,减少麻醉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各种并发症,而引入显微镜后原本的通道直视也增加了手眼分离的难度,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因而,笔者认为两种技术并无学习难度的差异,而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医院并不会同时拥有以上两套微创系统,所以运用好已有的工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经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下与经皮椎板间镜下L5/S1髓核摘除术具有相似的中期疗效,且手术时间及初次下床时间相近,但显微通道组初期手术疗效更好,手术切口及住院时间也更长。

常州市卫健委指导项目(WZ202019);常州市卫生健康青苗人才项目支撑


1第一作者: 贾川 住院医师 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骨关节外科

作者单位:213100江苏常州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2通讯作者: 黄盛昌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脊柱骨科

作者单位:213100 江苏常州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