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翟冬旭 

 广东医科大学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而参照组仅7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也低于参照组的2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中,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要高于三联疗法,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四联疗法更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约10%人群一生中都患过此病[1]。可根据病理组织学、发生部位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萎缩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49.4%[2]。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常规三联疗法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大[3]。因此,我院对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四联疗法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电脑流水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为(41.05±2.63)岁;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2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42.51±1.25)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基础疾病等资料上无对比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法:即口服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20046351,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1g+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73784,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5g+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080125,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20mg/次,每日2次。实验组实施四联疗法:口服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雷贝拉唑20mg/次,每日2次,加用枸橼酸铋钾(国药准字H10900086,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220mg/次,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4]:(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以及恶心等;胃镜显示:胃粘膜颗粒状消失,炎症范围缩小,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显示:胃粘膜颗粒状消失,炎症范围明显缩小,胃功能趋势正常或轻度充血。(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显示胃粘膜颗粒状、炎症范围无变化,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而参照组仅7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参照组

30

2(6.67)

7(23.33)

13(43.33)

8(26.67)

22(73.33)

实验组

30

8(26.67)

15(50.00)

6(20.00)

1(3.33)

29(96.67)

X2






5.326

P值






<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的2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恶心

便秘

呕吐

发生率

参照组

30

3(10.00)

2(6.67)

2(6.67)

7(23.33)

实验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X2





4.268

P值





<0.05


3.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多样化,复杂化,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人数逐渐的上升,患者发病后给患者家属带来诸多不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会被削弱,持续性的受损会造成糜烂,从而形成疾病。同时药物刺激、精神紧张、刺激性食物等也会促使疾病的发生。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多数人患有轻度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者有消化不良现象,如上腹微痛,食欲不振,腹部饱胀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从而导致发生胃癌的几率也会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临床治疗中,治疗目的是以去除病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主。目前临床公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标准三联法,当由于该方案副作用大且严重。而四联疗法中果胶铋属于一种胃黏膜保护剂,通过在胃粘膜上形成稳定的凝胶体,阻断胃酸进一步刺激糜烂面,从而有效促进糜烂面愈合。同时也可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促进表皮生长因子产生,加速溃疡面的愈合[5]。此外,果胶铋可通过协调作用,使抗生素的效应达到最高,进而有利于根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

综上所述,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中,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要高于三联疗法,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四联疗法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苑彩云,苏峰,刘加宁,唐春丽.枳术颗粒联合叶酸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J].安徽医药,2021,25(10):2105-2109.

[2]贺海峰,白永胜.四联疗法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2):127-129.

[3]乔楠. 四联疗法序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4]吴昊,王垂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10):1874-1876.

[5]王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4(1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