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3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张蓉

湖南省血液中心 /长沙血液中心 献血服务二科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均为我中心接收的献血人员,结合此间献血人员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1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心理护理,减少焦虑情绪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献血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关键词:血站采血;献血者;心理护理;SAS评分;不良反应;护理效果


在临床中,输血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在贫血、严重失血等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无偿献血属于公益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献血知识,献血人数越来越多[1]。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献血过程中,部分人员对献血知识不够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因此,需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全面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方法,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其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实施心理护理方法,根据献血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文择取我中心接收的献血人员(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观察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VAS评分,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均为我中心接收的献血人员,结合此间献血人员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其中对照组:女15例,男25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26-44岁,平均:(35.41±1.06)岁。观察组:女14例,男26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27-43岁,平均:(35.52±1.03)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

纳入标准:①献血者均身体健康;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②排除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肿瘤疾病患者;④排除合并糖尿病患者;⑤排除合并高血压患者;⑥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相关标准展开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心理护理,具体为:(1)实施献血前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分析患者是否了解献血,给献血人员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充分认识献血过程,减少其不良情绪,比如:紧张、恐惧等。(2)实施献血中护理:护理人员提高献血环境的舒适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护理人员注意熟练稳重操作,对血液的走向进行观察,给予献血人员心理安抚和鼓励,获得献血人员的信任。护理人员告知其放松身心,告知采血时间。和献血人员主动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护理人员对献血人员的异常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头晕、面色发白等现象,应该停止采血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方法。(3)实施采血后护理:在采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告知献血人员静坐10分钟,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积极鼓励献血人员,并对献血人员的饮食进行指导,告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合理安排献血人员的休息时间,促进机体恢复。

    1. 观察指标

①分析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值范围为80~100分、60~79分、0~5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4]。②分析SAS评分,包括:护理前,护理后[5]。③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劳累、乏力、头晕,密切观察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6]。④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包括:采血中、采血后,密切观察献血者的疼痛感,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7]

    1.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检验献血者所有数据,献血者的SAS评分等持续性定性资料以形式(6212f9692868f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 )表述开展t检验,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述出来开展6212f9692868f_html_79d4314aceed2a6b.gif 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

表1:分析护理满意度[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40)

12(30.00)

20(50.00)

8(20.00)

32(80.00)

观察组(n=40)

20(50.00)

19(47.50)

1(2.50)

39(97.50)

6212f9692868f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

----

----

6.134

P

----

----

----

0.013

2.2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1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劳累

乏力

头晕

发生率

对照组(n=40)

1(2.50)

2(5.00)

2(5.00)

5(12.50)

观察组(n=40)

0(0.00)

1(2.50)

0(0.00)

1(2.50)

6212f9692868f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

----

----

2.882

P

----

----

----

0.089

2.3 分析SAS评分

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

表3:分析SAS评分、SDS评分(6212f9692868f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

组别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对照组(n=40)

68.35±4.12

62.14±3.76

观察组(n=40)

69.36±3.08

52.42±2.06

t

1.241

14.338

P

0.218

0.000

2.4 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

表4: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6212f9692868f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

组别

采血中(分)

采血后(分)

对照组(n=40)

4.13±0.95

2.77±0.83

观察组(n=40)

2.02±0.83

1.62±0.72

t

10.578

6.619

P

0.000

0.000


3 讨论

在实际的献血过程中,献血人员的不良情绪会导致迷走神经过度紧张,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在穿刺的时候患者疼痛感较强。在采血期间,相关护理人员为献血人员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感,且可提高献血人员的舒适性,对其采血顺利实施具有积极意义[8]

研究结果显示,分析护理满意度,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实施心理护理方法,评估献血人员的心理情绪,对其机体状况进行了解,加强献血人员对献血的认知,能够增强其护理体验,从而提高了献血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1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心理护理方法,给予献血人员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减少劳累、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从而提高了血站采血的安全性。分析SAS评分,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62.14±3.76)相比,观察组评分(52.42±2.06)更低,P<0.05。实施心理护理方法,促使患者放松身心,减少迷走神经的紧张程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可消除患者的内心顾虑,有助于患者采血后恢复。心理护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采血前心理护理、采血中心理护理、采血后心理护理等方法,分析患者的心态变化,并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献血的配合度。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血中(2.02±0.83)、采血后(1.62±0.72)更低,P<0.05。实施心理护理方法,获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能够有效减少其疼痛感,有助于提高采血质量。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根据献血人员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方式进行调整,持续提高献血治疗,可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相关护理人员完善献血流程,消除不良因素对献血的影响,从而保证其献血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献血人员开展心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献血人员的认可度,降低其机体疼痛,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邹惠荣,丁淑荣,李星,等.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501-2504.

  2. 蒋连霞.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44-145.

  3. 许少英,刘凯媚,张婷,等.预见性护理预防血站静脉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20,40(3):298-299.

  4. 刘芳明.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0,11(12):70-71.

  5. 林奕梅.血站采血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1):3010-3012.

  6. 梁进芳,高炳谏,谢小琼.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171-172,175.

  7. 林娜.针对青年献血者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中应用互换沟通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267-268.

  8. 马兆玉,刘爱琴.护理质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4):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