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蔡宇婷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在我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这段期间所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抽取了58例患者,并随机研究对象分为了两组。每一组患者一共为29例。在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其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方法。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分析,得出最终的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90%、31.03%。通过分析发现,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措施的应用还是比较有效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护理风险预警监控;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的血液滞缓、静脉壁受损等情况而导致的。在临床中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下肢的一侧明显肿胀,并且局部有一定的疼痛感,患者站立和行走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患者在发病一周到两周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较轻的静脉曲张。一般情况下,经常长期卧床的患者比较容易发生这种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其病情出现的比较急,而且发病的时候患者的疼痛感比较的严重,皮肤的颜色一般是青紫色,而且温度下降的也非常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且,一旦患者其血液处于凝结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就容易导致患者的静脉管腔出现堵塞现象,进而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措施,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动态,实现预防警示的一个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是在我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这段期间所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抽取了58例患者,并随机研究对象分为了两组。每一组患者一共为29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16例。根据统计学软件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P<0.05)。

1.2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干预措施,该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具体流程为:

(1)建立风险管理平台。护士长组织领导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加强护理工作的落实,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风险意识[2]

(2)风险因素预防。利用风险管理平台,对风险控制的效果进行明确,然后确定患者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可续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如长期卧床使得患者发病率较高,那么就要对患者的健康检查重视起来,合理的调整预防方案,对疾病实施全面化的预防。

(3)做风险等级评估。针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塞风险因素方面,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疾病出现的原因,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预防计划,不断的更新风险评估,优化护理计划。

对照组的患者,在对其实施护理的时候,实施的是基础护理干预,具体的实施流程为:

(1)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有关知识讲解给患者,并告诉患者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将一些禁忌事项告诉患者,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个全面化的了解。

(2)加强患者功能训练。针对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每天指导患者下床活动,避免因长时间卧床而出现下肢静脉栓塞。

1.3判定指标

在判定过程中,血栓判定的标准是:患者出现下肢肿痛,其深静脉压痛,皮肤偏黄等。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患者相关数据资料时,利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利用卡方来进行计算,材料利用公式和函数计算,并用(%)率来进行表示;t对计量资料计算,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算结果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是用P值<0.05表示。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分析

通过下表1数据可以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明显没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1检验研究中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1(3.45%)

12(41.38%)

16(55.17%)

28(96.55%)

对照组

7(24.14%)

10(34.48%)

12(41.38%)

22(75.86%)

x²值




5.2200

P值




0.0223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通表2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不良发生率是6.90%,对照组是31.03%,对照组的明显比观察组要高,卡方值=5.4971,P值=0.0190。

组别

深静脉压痛

下肢肿痛

皮肤偏黄

发生率

观察组(n=29)

1(3.45%)

1(3.45%)

0(0.00%)

2(6.90%)

对照组(n=29)

4(13.79%)

3(10.34%)

2(6.90%)

9(31.03%)

x²值




5.4971

P值




0.0190

表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来实施护理还是比较有效的,其可以对患者的病症发展进行记录和观察,同时,通过评估、分析检验的相关数据,进而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而提前做好预警,避免疾病出现恶化。

一般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长期卧床的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活动较少,导致其血液流速比较的慢,就容易使其身体的血液流通不畅,进而患者的血液就会处在一个高凝的状态中。但是一般的护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护理的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护方法来护理,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风险管理平台,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科学利用风险管理平台,明确患者疾病发生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对自动风险控制措施。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在护理初期阶段就开始实施,患者住院第一天就要进行风险评估,并持续检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当患者是因为长时间卧床而引发的这种疾病,则要加强患者的活动,通过体位护理等帮助患者做康复运动,降低患者该疾病发生的几率。然后结合患者评估的等级,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计划,不断更新评估结果,优化护理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这种疾病其实属于高危症状,在临床中一旦患者出现静脉回流现象,那么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4]。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方法来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的感觉,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所以,一定要对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方法重视起来,加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通过实施动态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另外,在实际护理的时候,要先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提高护理整体的工作质量[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患者满意度、不良发生率等方面,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来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建立一个风险管理平台,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科学利用风险管理平台,明确患者疾病发生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对自动风险控制措施,进而提前做好预警,避免疾病出现恶化,进而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秀文,谭小欣.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腰椎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0):151-152.

[2] 邹奕,吴秋萍.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双足与保健,2019(5):60-61.

[3] 李白宁.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结核病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17,23(6):1011-1013.

[4] 李晓娟. 风险预警监控在骨科术后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探讨[J]. 母婴世界,2019(24):197.

[5] 孙励娟.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