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头痛临床疗效

/ 2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临床疗效

汪金萍

解放军 941医院中医消化神经内分泌科

810000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头痛的操作方式及其效果。方法:特选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我处接受治疗的头痛患者50例开展研究。基于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布洛芬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应用针灸治疗。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之后的疼痛感受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头痛,对于患者疼痛感受的控制作用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头痛;临床疗效


头痛属于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一般是以头颅上部分的局限性疼痛为主,不仅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合并症,也可以单独发生,可能会出现在各种急性或慢性病症中,例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脑肿瘤以及血管神经源性头痛等[1]-[2]。临床中关于头痛的治疗方式主要涉及到药物与非药物两种,药物治疗主要是基于对症治疗原则进行治疗,但是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对于头痛的干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只能够治标而无法治本[3]-[4]。近些年随着中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关于头痛的中医治疗经验不断成熟。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头痛治疗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于头痛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特选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我处接受治疗的头痛患者50例开展研究。实验组患者25例,男女分别13例、12例,年龄(37.54±3.02)岁,病程(4.24±1.33)d;常规组患者25例,男女分别14例、11例,年龄(37.67±3.22)岁,病程(4.30±1.28)d,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布洛芬进行治疗,每次用药0.2g,每天用药3次。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应用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式基于辩证原则划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种:1、外感。治疗原则以祛风止痛、通络活血为原则,采取督脉、足少阳经、手太阴为主要针灸区域,穴位选择风池、百会、太阳以及列缺。同时对于阳明头痛患者添加印堂、攒竹、合谷以及内廷,少阳头痛患者添加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患者添加后溪、申脉。对于风热头痛患者添加大椎、曲池;2、内伤。按照虚实原则采取不同针法,对于实证患者采取疏通经络以及清利头窍的方案进行治疗,基于足阳明、足少阳经、督脉为主,穴位选取风池、头维、百会,配穴选择头痛区域,和外感头痛配穴方式相同。瘀血头痛患者添加内关、血海、膈腧。对于肾虚头痛患者添加肾俞、悬钟以及太溪。

1.3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

治头痛症状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完全消失且无复发为显效;头痛症状明显好转且存在轻微不良反应为有效;其他均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23.0版本SPSS软件完成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过程计算数据均数,并按照数理统计学和随机理论方式实现对数据对比差异的分析。基于参量估计以及假设检验的方式完成数据评价。数据录入保持双人同时参与确保数据准确。按照数据类型采取不同统计学检验处理方式,在数据对比时两组数据对比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25

16

8

1

96.00%

常规组

25

8

9

8

68.00%

P值

-

-

-

-

<0.05

2.2疼痛评分

实验组在治疗之后的疼痛感受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25

7.66±1.64

1.03±0.03

常规组

25

7.85±1.68

2.98±0.15

P值

-

>0.05

<0.05

3.讨论

头痛属于临床中非常普遍的病症,临床中不仅病程较长并且迁延不愈,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相当严重的影响,传统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是基于患者疼痛的发生原因,基于神经阻滞思路提供药物治疗,促使患者不会感受到疼痛[5]。但是这一种治疗方式显然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所以许多患者在停用药物后都会出现反复性头痛,长时间后还会导致患者不信任医师,导致整体治疗效益不理想。对此,采取一种标本兼治的干预方式属于临床中关于头痛的重要研究方向。

从我国中医学角度来看,五脏净化不足属于引发头痛的基础,新感属于头痛而久病为脑风,外感为实证、内伤为虚实,症状病机以不通则痛为主,针刺治疗可有效干预。头痛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时需要基于辩证原则进行治疗,先明确内伤与外感,并基于发病部位采取针对施治。在临床中外感患者普遍为实证,以风邪为主,所以应当采取祛风止痛、通络活血的原则进行治疗,而内伤则涉及到虚实不同症状,实证应当坚持与外感相同的治疗原则,到那时虚症则应当坚持滋养脑髓以及疏通经络的基础原则,特别是血虚、肾虚为代表的虚症。在针灸治疗期间期间穴位的选择应当基于远道、局部结合原则,做到虚实症候区分与补泻结合原则。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之后的疼痛感受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针灸治疗方式可以作为头痛的重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可以作为常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头痛,对于患者疼痛感受的控制作用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龚云.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20,9(21):60-60.

[2]沈炜.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1-2.

[3]刘玉青,王宝军.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5):2-3.

[4]包小波,熊燃.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和配穴规律[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2-3.

[5]张琴,丁玉杰.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