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CT及 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郑国富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结合此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CT诊断及MR诊断,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分析检出率,和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8.00%)更高,P<0.05。和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相比,观察组误诊率(0.00%)、漏诊率(2.00)更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期间,通过予以MR诊断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且确诊率和漏诊率明显降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CT诊断;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建立。外力和外伤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发病后,患者椎间受力过大产生纤维环破裂现象,压迫患者的神经根和马尾神经,从而导致腰腿疼痛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准确及时的诊断方法,从而明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可实施CT诊断、MR诊断等,实施CT诊断方法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诊断结果[2]。实施MR诊断方法,相关医务人员综合性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水平[3]。本文择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观察MR诊断的应用价值、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结合此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CT诊断及MR诊断,其中对照组:女18例,男32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52-74岁,平均:(63.41±2.08)岁。观察组:女19例,男31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53-73岁,平均:(63.39±1.99)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 方法

对照组CT诊断,首先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 ,对患者的侧面进行扫描,然后对扫描架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和患者的椎间盘保持平行,然后扫描患者的第三腰椎到第一骶椎间的椎体间隙,一般情况下,每个椎间隙扫描3~5层,层厚控制在4mm,摄取患者的骨窗和脊柱窗。

观察组MR诊断,相关医务人员首先实施平行定位,对腰椎矢状位进行扫描,然后改为平行轴面对患者的第四、第五椎间盘进行扫描,相关医务人员在患者的每个椎间盘最少扫描一层,针对患者的重点部分可扫描2~3层。

    1. 观察指标

①分析检出率,包括:脊柱变形、腰部侧弯、椎间盘膨出[4]。②分析误诊率和漏诊率,密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5]

    1.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检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有数据,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持续性定性资料以形式(6212fe81d14eb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 )表述开展t检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以[n/(%)]表述出来开展6212fe81d14eb_html_79d4314aceed2a6b.gif 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检出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8.00%)更高,P<0.05。

表1:分析检出率[n/(%)]

组别

脊柱变形

腰部侧弯

椎间盘膨出

检出率

对照组(n=50)

9(18.00)

12(24.00)

21(42.00)

42(84.00)

观察组(n=50)

9(18.00)

14(28.00)

26(52.00)

49(98.00)

6212fe81d14eb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

----

----

5.982

P

----

----

----

0.014

2.2 分析误诊率和漏诊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相比,观察组误诊率(0.00%)、漏诊率(2.00)更低,P<0.05。

表2:分析误诊率和漏诊率[n/(%)]

组别

误诊率(%)

漏诊率(%)

对照组(n=50)

3(6.00)

5(10.00)

观察组(n=50)

0(0.00)

1(2.00)

6212fe81d14eb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3.092

2.836

P

0.078

0.092

3 讨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相关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患者的疾病。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MR诊断从多角度进行扫描,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相关医务人员全面检查患者的病变部位,对其诊断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分析检出率,和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8.00%)更高,P<0.05。实施MR诊断方法,能够显示出患者椎间盘的形状和神经根等,明确患者的病变类型,从而提高了检出率。和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相比,观察组误诊率(0.00%)、漏诊率(2.00)更低,P<0.05。和CT诊断相比,MR诊断的安全性比较高。究其原因,实施MR检查方法对患者机体无放射性损害,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受性较高。因此,MR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MR诊断方法,不但提高了检出率,还降低了误诊率和漏诊率。


参考文献

  1. 王伟亮,张妍.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6):224-225.

  2. 范晓彧.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0):1199-1200.

  3. 高子健.探讨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3):154,156.

  4. 茅杰熙,蒋华东,吕传国,等.CT/MR不同扫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84-85.

  5. 朱晓珉.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CT与MR诊断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43(8):96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