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64排螺旋 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镕江

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影像科 528211

【摘要】目的 探讨在胃肠道间质瘤中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样本,纳入时间由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诊断,观察组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较高(p<0.05)。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其效果显著,能对患者的肿瘤部位及大小等具有清晰的视野,还能对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准确性较高的鉴别价值,其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均较高,能为后期的治疗带来有效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值得被临床应用。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64排螺旋CT;常规诊断;诊断准确率;诊断满意度;肿瘤部位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主要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发病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内,部分患者的肿瘤会出现在胃肠网膜、肠系膜或胃肠道外等地方[1]。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多与酪氨激酶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等突变有关系,还与遗传、生活环境等也有一定的关联。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上腹疼痛、黑便等情况,其在胃肠道间叶组织内会出现大小各异的肿块,该病会发生转移,因此,需早诊断早治疗,以避免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2]。基于此,本次探讨在胃肠道间质瘤中分别予以常规诊断和64排螺旋CT诊断的对照研究,详情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2,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2.74±8.39)岁;病程时间均值(6.27±2.65)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4:3,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1岁,均值(42.53±8.57)岁;病程时间均值(7.20±3.4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均予以常规诊断。即由相关医生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常规等)。诊断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一些相关问题,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包括有腹胀腹泻、疼痛、黑便等情况,而后对患者的胃部进行按压触及,以了解有无肿块。最后结合体格检测和生命体征的检查指标结果等对患者进行疾病的鉴别和诊断。

1.22观察组

均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由于该检查需要空腹进行,因此,护理人员需提前向患者进行讲解,包括检查前6~8小时内禁水禁食,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是否需予以清洁灌肠处理。通过美国-GB320064排螺旋CT检查仪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时指导患者呈舒适的仰卧位,并将身上的多余装饰物和对检查有干扰的物品去除掉,扫描范围:从耻骨到膈顶处,通过纵横等方位进行扫描。随后再予以增强扫描,为患者注射碘海醇对比增强剂,而后再次进行扫描,相关参数:层间距为3.0~4.0mm,层厚度为3.0~4.0mm。将扫描所得数据进行三维影像重建,最后将所有扫描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研究,以对患者的肿瘤情况及病情程度等进行鉴别和诊断。

1.3 观察指标

(1)诊断准确率对比。

(2)诊断满意度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录入数据至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6212ff25a6ed1_html_9f269c115ad06045.gif )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较高(p<0.05),见表1。

1诊断准确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确诊人数

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

15

15

100.00%(15/15)

对照组

15

10

66.67%(10/15)

X2



6.000

p



0.014


2.2诊断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明显较高(p<0.05),见表2。

2诊断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15

12(80.00)

2(13.33)

1(6.67)

14(93.33)

对照组

15

6(40.00)

3(20.00)

6(40.00)

9(60.00)

X2





4.658

p





0.031


3 讨论

据悉,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好于中老年群体,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老龄化发展,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病程较长,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一般到中晚期后才会出现相关症状[3]。GIST的诊断和检查主要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其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诊断方式,据反馈,其诊断效果并不理想,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较多,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4]。64排螺旋CT检查其具有清晰的视野,且属于无创检查,能对患者的肿瘤大小、位置、范围等进行清晰的观察,还能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准确的鉴别,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较高(p<0.05)。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其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对患者的肿瘤部位及大小等具有清晰的视野,还能对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准确性较高的鉴别价值,其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均较高,能为后期的治疗带来有效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值得被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洋. MRI与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4):81-83.

[2] 裴瑞兵.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8):239-240.

[3] 何蕙香,杜振双,胡清福,等. 64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11):891-893,897.

[4] 周祥荣,徐大海,彭清海,等. 术前应用超声内镜与三期增强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对比[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1):132-1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