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凝血- 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蒋效益

柳铁中心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我们的研究最近从近两年于我院接受的35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A组,35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B组,35例前来体检健康人群作为C,观察患者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以及三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结果:A组患者的Fg、AT-Ⅲ、D-D平显著高于B组、C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22.8%(8/35),B组以及C组并没有发现血栓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因此患者也容易出现血栓。

关键词:老年恶性肿瘤凝血纤溶功能变化血栓形成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该疾病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最常见的癌症发病为肺癌、肠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形成主要包括:病毒与感染、环境的暴露、放射与辐射以及遗传因素等[1]。该疾病具有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2],老年恶性肿瘤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性疾病,它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本次实验将选取我院的35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我们的研究最近从近两年于我院接受的35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A组,其中入组者年龄均在60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34±4.64)岁,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5例。其中有15例患者确诊为肺癌、7例患者确诊为直肠癌、6例患者确诊为结肠癌、4例患者确诊为宫颈癌、3例患者确诊为食管癌。35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B组,35例前来体检健康人群作为C。

1.2研究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空腹的状态下接受静脉采血,将血液加入含有凝剂的试管中,然后以一定的速度的离心力进行离心10分钟,分离出清血浆由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测。

1.3评价标准

观察三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以及D-二聚体定量(D-Dimer)。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用SPSS 21.0软件对所有得到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则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三组的FgAT-ⅢD-D水平

从调研中可见,A组患者的Fg、AT-Ⅲ、D-D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1三组从凝血-抗凝-纤溶分子标记物含量的比较(x±s)

组别(例数)

Fg(%)

AT-Ⅲ(%)

D-D(ug/ml)

A组(n=35)

242.47±53.85

90.37±27.48

3.58±1.36

B组(n=35)

142.47±36.84

99.44±13.75

0.92±0.54

C组(n=35)

102.47±24.57

100.46±38.48

0.46±0.42

T

22.452

17.584

7.584

p

<0.05

<0.05

<0.05

2.2血栓发生率

A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为22.8%(8/35),B组以及C组并没有发现血栓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这几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在于医学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多见病、常见病,也是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及严重威胁的人们的健康安全。血栓是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肿瘤细胞形成癌栓,进入血管癌栓在血管里面运行就会形成癌细胞性血栓,所以肿瘤的病人完全有可能形成血栓的。

通常患者会出现面部、四肢突然麻木、乏力,尤其在一侧,突然神志不清,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突然不能行走,眩晕,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肿瘤的病人。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查血栓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恶性肿瘤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以及D-二聚体定量(D-Dimer)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常体检人群;恶性肿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

纤维蛋白原Fg作为凝血途I因子,可转化韦网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形成牢固血栓,因此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就越大。AT-Ⅲ是具有抑制凝血作用的血浆蛋白,示提示血栓形成的危险性的危险指标。D-D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它的水平明显增高就表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3]

总而言之,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患者会出现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以及D-二聚体定量(D-Dimer)水平升高,患者也容易形成血栓。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与血栓专家委员会.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19版)[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3):653-655.

  2. 王丽丽,刘峰,张燕捷,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9):1427-1430.

  3. 匡红,秦涛,刘书蓉,等.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评估中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