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研究

朱丽萍

通江县妇幼保健院 636700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5例败血症新生儿为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划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采集两组患儿的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和围产期指标,通过组间平行比较确定高危因素。结果:晚发组患儿呼吸暂停和喂养差的发生率为34.09%、59.09%,高于早发组的12.90%、32.26%,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组患儿胎膜早破、母亲产前发热的发生率为48.39%、19.35%,高于晚发组的18.18%、2.2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发组和晚发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不同,临床干预时要求医护人员准确识别,并采取个体化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干预


新生儿败血症,是日龄28天以内的婴儿出现全身性感染综合征。目前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因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难度大,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相关研究称,明确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1]。本研究选取75例败血症新生儿为对象,分析了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支持,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5例败血症新生儿。依据《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经体格、血液、病原学等检查确诊,家长知晓本研究且签字确认;同时排除先天性畸形患儿。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日龄≤7d进入早发组,共计31例;日龄>7d进入晚发组,共计44例。早发组内,男、女分别有16例、15例,构成比为51.61%和48.39%;孕周33-38周,平均为(34.56±2.17)周。晚发组内,男、女分别有23例、21例,构成比为52.27%和47.73%;孕周33-39周,平均为(34.82±2.40)周。对两组的性别、孕周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采集两组患儿的资料,观察临床表现(体温异常、黄疸、呼吸暂停、循环差、反应差、喂养差等)和围产期指标(羊水浑浊、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剖宫产、产时窒息、母亲产前发热等),通过组间平行比较确定高危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率),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进行t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特点比较

从统计数据看:体温异常、黄疸、循环差、反应差方面,两组患儿的发生率相近(P>0.05);呼吸暂停和喂养差方面,晚发组的发生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 (n,%)

组别

例数

体温异常

黄疸

呼吸暂停

循环差

反应差

喂养差

早发组

31

9(29.03)

15(48.39)

4(12.90)

11(35.48)

13(41.94)

10(32.26)

晚发组

44

13(29.55)

21(47.73)

15(34.09)

17(38.64)

23(52.27)

26(59.09)

χ2


0.002

0.003

4.316

0.077

0.778

5.246

P


0.961

0.955

0.037

0.781

0.377

0.021

2.2 高危因素比较

从统计数据看,胎膜早破、母亲产前发热两个因素,早发组发生率更高(P<0.05),其他因素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围产期高危因素比较 (n,%)

组别

例数

羊水浑浊

胎膜早破

宫内窘迫

剖宫产

产时窒息

母亲产前发热

早发组

31

10(32.26)

15(48.39)

2(6.45)

15(48.39)

7(22.58)

6(19.35)

晚发组

44

9(20.45)

8(18.18)

3(6.82)

23(52.27)

9(20.45)

1(2.27)

χ2


1.339

7.803

0.003

0.109

0.049

6.271

P


0.247

0.005

0.950

0.740

0.824

0.012

3讨论

新生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感染,是新生儿致残或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流行病学显示,在存活的新生儿中,败血症发病率约为4.5‰-9.7‰[3]。近年来,随着孕期筛查和早期预防工作的开展,该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进一步明确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

本研究选取75例患儿,经对比研究发现:晚发组患儿呼吸暂停和喂养差的发生率更高,早发组患儿胎膜早破、母亲产前发热的发生率更高(P<0.05)。具体分析可知:①胎膜早破导致羊膜腔和外界环境相通,会提高感染发生风险。有学者研究称,发生胎膜早破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是正常组的7.43倍,而且胎膜早破时间越长,败血症风险越大[4]。②母亲产前发热,可能是多种疾病导致的,其中就包括感染类疾病,例如尿路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生殖系统感染等。感染因子通过脐带传播至胎儿体内,就会提高败血症发生风险。③在临床表现上,晚发组患儿呼吸暂停和喂养差更为明显,提示医护人员重点关注患儿的呼吸指标,调整喂养方案并加强指导和管理,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保护患儿的安全[5]

综上,早发组和晚发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不同,临床干预时要求医护人员准确识别,并采取个体化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会青,高建波,李娜.新生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8):88.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4):252-257.

[3] 张磊,刘倩.新生儿GBS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5):172-174.

[4] 郏晓君,胡玲芝.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7):4064-4066.

[5] 缪珀,孙斌,冯星.早发型及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高危因素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5):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