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社区康复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的效果分析

费余萍

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 苏州市 215000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出院后的社区康复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传统工作模式的对照组40例,以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的观察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实施相应工作模式前工作满意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康复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各疾病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缓解其个别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社区康复;信息技术工作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针对社区康复治疗人群庞大、疾病种类繁多、康复治疗长等特点,采取信息技术工作模式,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为康复患者赢得治疗的黄金时间[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社区康复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在这一时间段辖区内出院后的社区康复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23岁至66岁为该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值(30.36±2.64)岁,观察组男性24,女性16例,22岁至68岁为该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值(30.25±2.71)岁。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纳入指标:无药物过敏症状;初中以上文凭;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不同意参加研究;不能正常交流;中途自愿退出研究者。

    1.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工作模式;观察组采取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 双向转诊服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病历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情况,治疗时间等,智能初步诊断患者疾病,快速康复评估,规范、有效的康复治疗套餐,并及时通知该患者的新治疗医嘱项目。同时建立信息库,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之间可实现跨区域查看患者的以往病史,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避免治疗的重复性,提高其诊断效率。

  2. 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云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云搜索引擎提供分布式索引系统,通过和云数据库结合,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和访问,实现数据挖掘功能。在次平台可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包括康复的理念、治疗过程、用药必要性以及护理注意事项。同时提供社区残疾人家庭宣传康复治疗、护理训练的相关视频,包括为肢体残疾人提供翻身、饮食护理、言等,让残疾人在家庭中也能有意思地进行自我训练。

  3. 建立交流平台:利于信息技术建立互助交流平台,对疾病类型进行分类,把相同疾病患者聚集在一起如脑卒中论坛、脊髓损伤论坛等,进行相关了解交流,可分享各自的治疗经历、医生的治疗水平、以及疾病对自身的影响,鼓励并帮助其他患友建立治疗信心,缓解其负面情绪。此外还可一起主动参与平台和社区里的健康促进活动。

    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相应工作模式后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非常满意得分大于等于90,比较满意得分61-89之间,不满意得分小于等于60.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n=40),非常满意26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5%

对照组(n=40),非常满意22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80%

(x2=10,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实施相应工作模式后的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讨论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是世界卫生 组织于1978年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和阿拉木图宣言之后发起,促进发展中国家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经过多年实践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2-3]。2003年,社区康复被重新定位为: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困及增加包融性的社区发展的一种策略。在社区康复中融入信息技术能规范社区康复服务流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资料,可在家里就可进行锻炼,此外,加强了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鼓励,建立正确价值观

[4-5]

本研究选取80例社区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工作模式和信息技术工作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信息技术工作模式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运用信息技术工作模式,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各疾病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缓解其个别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靓,蔡华安,文建全等.基于“互联网+残疾人社区康复”新模式的脑卒中ICF大数据平台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01):4-7.

[2]郭瑾,周婵,黄敏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域社区中医康复服务需求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237-2242.

[3]路鹏程,黄国志,吴阳阳等.基于信息技术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2):1188-1191.

[4]甄云龙. 家庭/社区/康复临护病房的建立及远程医学系统在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

[5]经轩,虞乐华,周新建等.社区康复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校医,2013,27(06):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