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张翼 贾先翠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611730

摘要:目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施行PDCA循环模式,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急诊科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急救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PDCA循环模式,就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及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质量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高达97.2%;从护理质量各指标来看,A组的护理水平较高,与B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所体现出的临床价值极高,不仅能够使护理质量飞速上升,同时还能得到患者的认同,进一步促进护患关系友好发展,值得全面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急诊科;应用效果


急诊科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在医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对突发疾病的重症患者实施紧急急救的主要场所。由于急诊科每日都会接待很多的急救患者,加上各个患者的病情症状都不相同,故而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十分繁重。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在护理中极易出现差错,不利于医患关系友好发展[1]。因此在急诊科的护理中需严格管控护理质量,只有质量得以保障才能够使护理工作更加安全且有效,PDCA循环模式在此期间取得的效果较好,能够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现就其在急诊科中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为以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72例急诊科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将其对半划分为两组,其中3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作为B组(对照组)。A组中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1:1,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4-76岁,年龄中位值为(44.8±4.23)岁;B组中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7:5,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3-76岁,年龄中位值为(44.8±4.31)岁。将AB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经由专业的软件分析后可知两者间无显著差距,基本相仿,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方法

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急救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PDCA循环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计划(P)。首先需对急救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依据以往的经验将护理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及影响护理操作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结合当前急诊科的护理模式为患者制定专属的护理计划,将护理计划中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在明处,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将急诊科的急救医疗器械等随时准备到位,避免出现意外情况[2]

②实施(D)。护理实施前需对各护理人员开展统一的培训,培训目的主要为巩固急救有关知识及提升急救护理操作技术等,重点强调护理质量与对患者实行全面且系统的护理的重要性。定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及时予以相关建议,制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3]

③检查(C)。在护理工作实施期间对每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进行综合检查,公平公正且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效果。定期开展会议,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讨论,予以相应的解决方案,力求及时弥补护理管理中的不足,能够有效防止护理事故的发生。

④处理(A)。对上述阶段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总结工作经验,对出现过的问题进行反复强调,避免往后出现同样问题。同时根据急诊科的现状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制定更加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4]

1.3观察指标

①满意情况。以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为时间点,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采取百分制,总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计算出总满意率。

②护理质量。通过比较两组的护理工作指标来评定两组的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23.0,将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通过T进行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A组

36

21(58.3%)

14(38.8%)

1(2.9%)

35(97.2%)

B组

36

13(36.1%)

15(41.6%)

8(22.3%)

28(77.7%)

P





<0.05

由表1可知,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高达97.2%,而B组中持满意态度的人数较少,总满意率仅为77.7%,两组间形成显著对比(P<0.05)。


表2 两组的护理质量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n)

工作效率

服务态度

健康宣教

A组

36

92.3±5.63

91.8±5.49

91.3±5.24

B组

36

80.3±4.12

81.7±4.21

80.5±4.18

P


<0.05

<0.05

<0.05

由表2可知,A组中的各指标分值较高,护理质量更好,与B组形成显著对比(P<0.05)。


3.结论

急诊科中的患者大多病情都十分危急且需在短时间内进行急救,护理是整个急救过程的有力保障,因此需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管控,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水平。PDCA循环模式则能够促使急诊科中的护理工作更加安全、有序且全面,能够使急救工作顺利完成,其主要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四个环节对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不足及时进行解决,不断完善护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5]

由此可见,PDCA循环模式极具临床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荣荣.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与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2):126-127.

[2]沈争艳.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01+111.

[3]陆佳南,张薇.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8,17(10):239.

[4]苌红燕.PDCA循环模式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7,3(19):7-8+13.

[5]周艳.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0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