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近期和远期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3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近期和远期的疗效分析

康福记

厦门长庚医院 福建厦门 361022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近期和远期的疗效。方法 将60胃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选自本院2010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依照消化道重建方式将其列为常规1组、常规2组及研究组,各20例,分别予以毕-Ⅰ式吻合、毕-Ⅱ式吻合及Roux-en-Y式吻合,观察其近远期疗效。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组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1组、常规2组;而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RSS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1组与常规2组,P<0.05。结论 Roux-en-Y式吻合术相比其他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效果更佳,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后续治疗,建议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远期疗效

胃癌是临床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我国现今常采取腹腔镜下D2根治术进行治疗,是当前临床主流的治疗方式[1]。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容积小与消化道重建等结构结构改变,导致患者摄入单餐饮食量减少,食物经消化道通过的路径出现变化等,会诱发食管炎、消化不良、贫血及营养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术后治疗,因此找寻一种适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改善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有重要意义。在众多消化道重建方式中,毕-Ⅰ式吻合、毕-Ⅱ式吻合及Roux-en-Y式吻合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选取何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是临床关注的重点[2]。本文现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3月~2020年3月接治的60例胃癌患者展开研究,依照消化道重建方式将其列为常规1组、常规2组及研究组,各20例,常规1组男女各11、9例,年龄48~72岁,均值(61.12±6.24)岁,常规2组男女各10例,年龄47~71岁,均值(60.45±6.32)岁,研究组男女各12、8例,年龄48~71岁,均值(60.34±6.28)岁,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术前经病理组织活检、胃镜等证实为胃癌,且能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②肿瘤未出现远处器官转移;③具有手术适应症,无绝对禁忌症,能耐受腹腔镜手术;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全程参与;⑤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可配合展开研究。

排除标准:①肿瘤直径超过10cm,或胃癌伴随大面积浆膜侵犯者;②肿瘤侵犯重要血管者;③恶性肿瘤与周围组织及周围器官广泛粘连, 手术难以切除者;④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者;⑤术中转开腹手术者;⑥术中探查发现周围器官有广泛转移及腹腔有广泛转移者;⑦具有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不全,难以配合此次研究。

1.2 方法

常规1组:自幽门下约2~3cm处上荷包钳,近端切除十二指肠部分,松开荷包钳,用碘伏将肠管消毒后自十二指肠残端放置吻合器底座,收紧荷包线,采用一次性闭合器在距肿瘤边缘6~8cm胃后壁处与十二指肠残端吻合,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远端胃癌标本闭合,采取1号丝线全程间断加固各个吻合处,完成消化道重建。

常规2组:将距Treitz韧带约20cm空肠提起,在残胃大弯侧后后壁处,自结肠前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顺蠕动胃空肠吻合,再通过直线切割闭合器将共同开口关闭,完成消化道重建。

研究组:在距Treitz韧带约20cm空肠处通过直线切割闭合器将肠管离断,将空肠远端提起,自残胃大弯侧靠后壁处,进行残胃与远端空肠结肠前侧侧吻合,再通过直线切割器将共同开口关闭。近端空肠和距胃空肠吻合口40cm处的远端空肠再通过直线切割闭合器侧侧吻合,再通过直线切割闭合器将共同开口关闭,完成消化道重建。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时间等术中相关指标,并对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并对比。

(2)统计患者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淋巴漏、胃潴留等近期并发症情况;并统计患者ROUX瘀滞综合征(RSS)、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等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n(%)]表达,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实施t检验和χ2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比较组间术中与术后相关指标

三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详见表1:

1 比较组间术中与术后相关指标(n=20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消化道重建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d)

进食时间(d)

住院时间(d)

常规1组

191.82±20.13

40.52±4.23

147.35±14.36

4.15±1.12

4.95±1.34

11.72±1.82

常规2组

204.25±20.23

50.21±5.14

169.24±16.54

5.32±1.26

6.12±1.41

13.25±1.85

研究组

210.43±20.34

45.32±4.47

182.47±17.54

4.38±1.27

5.24±1.35

12.68±1.83

t

0.002

0.766

0.762

0.358

0.057

0.005

P

0.999

0.682

0.683

0.836

0.972

0.997

2.2 比较组间近期并发症情况

组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胃潴留发生率(5.00%)低于常规1组、常规2组(35.00%、35.00%);而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RSS等并发症发生率(5.00%、5.00%、0.00%)均低于常规1组(40.00%、40.00%、30.00%)与常规2组(25.00%、20.00%、10.00%),P<0.05。详见表2:

2 比较组间近期并发症情况(n=20%

组别

吻合口出血

吻合口瘘

淋巴漏

胃潴留

胆汁反流

反流性胃炎

RSS

常规1组

2(10.00)

1(5.00)

3(15.00)

7(35.00)*

8(40.00)*

8(40.00)*

6(30.00)*

常规2组

2(10.00)

2(10.00)

3(15.00)

7(35.00)*

5(25.00)*

4(20.00)

2(10.00)

研究组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0(0.00)

χ2

0.436

0.536

1.294

6.400

6.894

7.267

8.078

P

0.804

0.765

0.524

0.041

0.032

0.026

0.018

注:*与研究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疼痛轻及切口小等优势,国内展开的腹腔镜胃癌手术多为进展期胃癌,确保足够的淋巴清扫范围与边缘阴性是主要目的,但根治术后患者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需采取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改善此种现象[3]

毕-Ⅰ式重建可直接吻合残胃与十二指肠,手术较为简单,重建的消化道较为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结构,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不适用肿瘤较大的患者;毕-Ⅱ式重建是临床多见的重建方式,但其在术后十二指肠内消化液会直接进入残胃中,会诱发食管炎与反流性胃炎,加大发生残胃癌的风险;Roux-en-Y式重建则可有效预防反流,继而降低或避免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或反流性胃炎,但重建时间较长,且术中需行空肠离断,继而损坏肠道神经电生理完整性,导致发生RSS[4]。本文结果显示:三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表明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均是安全可行的,也适合在基层医院展开。而本文对比三组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后发现:组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1组、常规2组,P<0.05;且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RSS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P<0.05。这可能是由于Roux-en-Y式重建能有效避免毕-Ⅰ式重建吻合口张力过大的缺点,可依照手术需要进行降低吻合口的张力,不会由于张力问题而对吻合口的愈合构成影响,为此临床在手术时应综合考虑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

综上所述,Roux-en-Y式吻合相比其他两组消化道重建方式效果更好,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朱冰,薛强,刘春祥,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四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3):360-363.

[2]崔昊,卫勃.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分类及选择策略[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1,24(5):392-396.

[3]梁寒,吴亮亮.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研究现状[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20(6):625-630.

[4]赵磊,黄涛,刘春庆.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J].北京医学,2021,43(3):220-223.

[5]沈华,洪楚原,邓一文,等.Uncut Roux-en-Y吻合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5):1096-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