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良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4

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良 护理

黄丽萍 李金玲 邱佩琴

联勤保障部队第 910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良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护理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较低(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改良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良护理


因脱水治疗、长时间卧床、意识障碍等原因,神经内科患者较易出现静脉血栓形成[1],如果静脉血栓脱落,则会引起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是主要的表现,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产生影响[2-3]。因此,本文主要探究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良护理措施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32±8.8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7.21±8.01)岁。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加强对观察组的改良护理干预:(1)预防静脉血液淤滞。针对长时间卧床,特别是瘫痪患者来说,需要早期指导患者实施患肢摆动活动,如果患者需要固定姿势,则应当间隔2小时翻身1次,按摩患肢,每次持续10至20分钟,一天3次。如果患者具有清醒的意识,则需要指导其实施足踝关节主动运动,主动环转运动可以加快股静脉的血流。(2)血液循环。①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多食用水果、蔬菜;②严格禁烟,避免烟草的尼古丁对血管产生不良刺激,导致血管痉挛;③室内的温度要适宜,防止出现过热、过冷等对机体产生刺激;④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需要保持1500至2000ml,避免血液发生浓缩情况;⑤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3)防止损伤血管内膜。①不要反复穿刺同一条静脉,穿刺过程中尽量将扎止血带的时间缩短;②强刺激性药物输入过程中,需要确保针头位于静脉内,尽量不要选择在下肢输液;③静脉通道尽量不要在患肢建立。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运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4]评估心理弹性;(4)生活质量,得分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用“(621715f506633_html_761f6abcaa6e68ea.gif ±s)”、[n(%)]表示,“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50

30

18

2

96%(48/50)

对照组

50

24

14

12

76%(38/50)

x2





13.651

P





<0.05

2.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见表2。

表2 下肢深静脉血栓【n(%)】

组别

例数

发生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

50

3

6%(3/50)

对照组

50

10

20%(10/50)

x2



16.305

P



<0.05

2.3心理弹性评分,见表3。

表3 心理弹性评分(621715f506633_html_761f6abcaa6e68ea.gif ±s,分)

检查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

P

韧性

干预前

18.76±2.53

18.75±2.52

1.241

>0.05

干预后

45.18±1.38

34.76±1.64

11.015

<0.05

力量性

干预前

11.19±1.25

11.19±1.26

5.351

>0.05

干预后

27.85±0.21

19.56±0.24

12.044

<0.05

乐观性

干预前

7.09±1.12

7.09±1.13

3.654

>0.05

干预后

14.58±1.20

10.29±1.11

10.528

<0.05

2.4生活质量,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621715f506633_html_761f6abcaa6e68ea.gif ±s,分)

检查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

P

生理功能

干预前

75.21±10.33

75.02±11.25

5.241

>0.05

干预后

90.25±10.54

80.25±11.08

10.524

<0.05

活力

干预前

62.35±10.11

61.95±10.74

5.824

>0.05

干预后

90.20±10.25

80.15±12.02

15.241

<0.05

社会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66.35±9.35

89.58±10.52

66.39±10.28

72.52±12.05

2.215

12.548

>0.05

<0.05

情感职能

干预前

干预后

65.24±12.41

90.21±10.39

64.85±12.39

76.28±13.47

4.156

11.847

>0.05

<0.05

精神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56.39±11.38

89.36±10.58

57.50±11.58

70.32±10.02

3.654

14.152

>0.05

<0.05

总体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66.58±10.52

90.38±10.02

65.98±12.54

72.52±11.38

3.012

10.336

>0.05

<0.05

3讨论

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患肢疼痛、增粗、肿胀等是主要的症状表现,或伴随皮温降低、发绀症状[5-6]。深静脉血栓会使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同时也较易引起急性肺栓塞。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然而如果将预防和护理措施做好,则能够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7-8]

针对高危患者,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告知患者,并对具体的症状和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全面分析,促进患者的警惕性有效提高,同时室内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将下肢提高,加快静脉回流[9-10]。嘱患者食用含丰富纤维素、低脂、高维生素及高蛋白食物,多饮水,使大便保持通畅状态,防止腹压增大阻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嘱患者严格戒烟,将戒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同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减轻其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对下肢静脉进行保护[11-12]。相比于上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更高,所以留置针应当选择在上肢静脉注射,防止静脉穿刺患侧肢体,特别是下肢,进而防止损伤静脉内膜,保持完整的血管壁。如果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时间缩短,且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时,尽量不要置管[13-14]。专业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穿刺技术,防止反复穿刺下肢静脉,减轻穿刺对血管内膜产生的损伤。如果使用的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作用,则首先需要对药物进行稀释,再缓慢静脉滴注,避免出现静脉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15-16]

本文通过探究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良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改良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使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王若云,郭蓉蓉.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不同肌力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4):673-674.

[2]余晓盼. 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 双足与保健,2019(20):135-136.

[3]梁丽喜. 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7):282-283.

[4]BOR-SHYH LIN, CHIEN-WEI CHEN, SHAO-KUI ZHOU, et al. Evaluation of static ulcer on lower extremities using wireless wearable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device: Effec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n TRiggered Angiography Non-Contrast-Enhanced sequen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Phlebology,2020,35(10):814-823.

[5]张鑫,刘芳,龚立超,等. 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不同肌力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0):2352-2357.

[6]龚立超,刘芳,杨亭. 延长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应用时间在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2):2829-2832.

[7]CHIH-CHEN KAO, CHIEN-WEI CHEN, YUAN-HSI TSENG, et al. Non-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bjective figures in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J]. Phlebology,2020,35(10):777-783.

[8]高婷婷. 神经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健康必读,2019(34):33-34.

[9]金煜婷,朱红灿,焦淑洁. 重症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12-16.

[10]周春花,李育. 鼻饲温开水预防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7):1098-1100.

[11]TAEHWAN YOO, RISHAV AGGARWAL, TZU-FEI WANG, et al. Presence and degree of residual venous obstruction on serial duplex imag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infrainguinal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Venous and lymphatic disorders.,2018,6(5):575-583.e1.

[12]张冬生. 重症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医药前沿,2019,9(31):144-145.

[13]OTHMAN S. AKHTAR, VLADIMIR LAKHTER, CHAD J. ZACK, et al. Contemporary Trends and Comparative Outcomes With Adjunctive Inferior Vena?Cava Filter Plac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United?States[J].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18,11(14):1390-1397.

[14]郝娜,冯贝贝. 循证护理联合减压床垫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241-2243.

[15]刘红.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2):35,43.

[16]冯少馨,陈丽娟,游少珺,等. 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