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2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6 例

邓江北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28组,对照组行抗凝治疗,观察组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静脉通畅度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静脉通畅度评分比较(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静脉通畅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有利于改善患者静脉通畅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导管接触性溶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通畅度;抗凝

临床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一种受多种因素而产生的常见疾病类型,具体主要指血液异常凝结在下肢深静脉管腔内,继而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比如下肢肿胀、肺栓塞等,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股青肿、股白肿等,不能完全清除的血栓可能导致血栓后综合征。由此可见,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积极恢复静脉血流、预防血栓形成、脱落及减少血栓后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5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析探究了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展开分析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28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分别为15/13例,年龄40岁~72岁、年龄均值为(55.63±13.42)岁,病程介于2~8日之间、平均病程为(4.12±1.82)日;观察组患者男性、女性分别为16/12例,年龄41岁~73岁、年龄均值为(55.81±13.36)岁,病程介于2~7日之间、平均病程为(4.53±2.03)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入术前普通肝素抗凝。第二,选择仰卧位,积极实施局部麻醉后对健侧股静脉穿刺后将导管鞘置入,实施肾静脉开口下的下腔静脉放置滤器,余患侧腘静脉穿刺置入导管鞘及溶栓导管行溶栓治疗。第三,积极结合患者的下肢静脉造影情况,从而确定溶栓导管置入长度。第四,置入导管过程中应用5000U普通肝素钙,控制维持剂量为15U/kg/h,增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2~1.7倍,同时结合APTT对普通肝素钙用量予以调整。第五,完成导管置入确认溶栓导管侧孔完全至于血栓内,持续尿激酶泵入,40000u/h,期间监测纤维蛋白原,同时根据造影情况调整导管位置或行球囊扩张,直至血栓溶解。第六,移除导管后1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常规剂量。

对照组行抗凝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间隔12小时进行1次,直至血栓彻底溶解或下肢肿胀消失。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凝血功能监测,若持续两天治疗患者无的显著变化,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存在出血症状时立即停止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静脉通畅度评分改善情况。

静脉通畅度评分包括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上下段及静脉完全通畅提示为0分,完全闭塞为2分,1分表示为部分通畅[1]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n,%)对计数资料予以表示,运用χ2予以检验,计量资料(621c2aac4dfea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通畅度评分改善情况观察分析

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静脉通畅度评分比较(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静脉通畅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静脉通畅度评分改善情况比较(621c2aac4dfea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组别

病例数

静脉通畅度评分(分)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8

7.03±1.52

2.31±1.05

12.814

0.000

观察组

28

7.32±1.22

0.92±0.72

23.906

0.000

t

/

0.787

5.192

/

/

P

/

0.435

0.000

/

/

2.2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分析

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621c2aac4dfea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组别

病例数

消肿时间(天)

住院时间(天)

住院费用(元)

对照组

28

5.61±1.72

10.13±0.92

20059.50±510.35

观察组

28

3.42±1.43

6.02±0.32

7490.45±502.45

x2

/

4.998

4.933

23.563

P

/

0.000

0.005

0.000

3 讨论

临床血管外科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在各个年龄群体中均可能发生、以下肢疼痛、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2]。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治疗时,以疏通阻塞管腔、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脱落可能性为治疗目的[3]

抗凝治疗虽然具备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因为静脉血管闭塞。抗凝药物起效缓慢,继而难以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4]。导管接触性溶栓可通过溶栓导管直接和血栓接触,并且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可发挥维持局部血药浓度,提升血栓和溶栓药物接触面,促进血栓溶解,有利于静脉血流恢复,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5]。但是因为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所以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

综上所述,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有利于改善患者静脉通畅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晓晓,李茂全,姜金霞.空气波压力仪联合光子治疗仪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导管接触溶栓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21):95-98+106.

[2]梁刚, 姜振, 陈朴一,等. 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9, 059(002):79-81.

[3]许婉婷, 王宝彦, 方芸. 临床药师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04):95-99.

[4]程章波, 丁杭, 任飞,等. 药物机械碎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股静脉瓣膜功能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 26(02):46-49.

[5]卢化祥, 黄家麒, 黄晟,等. 对侧股静脉入路经皮机械吸栓结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02(0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