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网络语言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性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3

探索网络语言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性应用策略

张风玲 1  苑溪 2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天津

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天津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方方面面,尤其是“0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的环境下生长的,他们的生活习惯更是离不开网络。网络使得话语权的门槛降低,语言与网络生成了新的体系——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不仅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分类,分析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归纳如何发挥网络语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作用,提升网络育人的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作用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语言和网络不断融合,形成新的交流方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不仅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载体。但是,网络语言如果使用不当,高校大学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分类,分析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归纳如何发挥网络语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作用,提升网络育人的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1)时代性。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诞生了不同年代的网络语言。比如2019年的部分网络热词“我太南了”、“996”、“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2020年的“爷青回”、“奥力给”等;2021年的“内卷”、“我命油我不油天”等。网络语言相比于传统语言很大的区别在于有很强的时代性,更迭速度很快。每年有热度的网络语言都不相同,甚至每个月的热点词汇都不一样。但是,网络语言是时代环境的产物,一般伴随社会热点而产生,因此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

2)传播性。网络语言一般由图片、谐音、英文首字母缩写组成,构成元素比较简单而且生动形象,满足了年轻人的交流需求,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一旦一个网络热词被使用,一夜之间的表情包就会传播开。因此,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2.网络语言的类型

网络语言具有简单生动的特点,而且具有很多种类型,例如:谐音类、字母类、数字代码类、英文极简缩写类。

1)谐音类。是指将普通话根据方言或者同音字进行组合而成。常见的有“集美—姐妹”、“耗子为汁—好自为之”、“针不戳—真不错”。还有与英文和数字结合的谐音网络语言。如“Duck不必—大可不必”、“778—吃吃吧”、“笑yue了—笑吐了”。

2)字母类。是指利用字母缩写组成的网络语言。如利用首字母缩写:“yyds—永远的神”、“nsdd—你说得对”、“dddd-懂得都懂”;包括一些象声型,例如:“emo—指一个人哞哞的哭”;包括英文单词缩写,如:“cp-couple”表示情侣;还包括一些专业术语,如:“pua—情感操纵术”、“EGM-抖音走红的背景音乐”现在通指所有背景音乐。

3)数字代码类。是指利用数字的谐音代表国语。例如:“886—拜拜啦”、“9494—就是就是”、“555—表示哭声”、“7456—气死我了”。

4)英文极简缩略类。是指英文的简写组成的网络语言。如:“IC—I see”、“F2F—face to face”、“CU—see you”、“DIY—do it yourself”等。

3.研究网络语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理论意义。探索网络语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引导,是通过网络语言的视角,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剖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对高校思想教育的正向和负向作用,探索出发挥网络语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作用初步策略,为网络语言与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首先,有利于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对于大学生使用的网络语言,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成长需要,从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导他们辩证的对待网络语言,传播正能量,培养高校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拉近师生关系,弱化师生之间的语言差异。研究网络语言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促使高校思政工作者了解网络语言,并在教育过程中适当的运用网络语言,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思政效果。

4.网络语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正向与负向作用

1)正向作用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相比于传统思政语言,网络语言的形式简洁,所蕴含的内容丰富。有时候一个网络热词可能就包含一个热点事件,因此将网络语言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扩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奥里给”、“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网络语言,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宣传正能量。

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语言包括了较多的地方方言、影视语言和外语谐音,涉及不同的知识体系,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扩展眼界,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例如“996”可以让同学们提前了解某些工作的特点,提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我仍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我们摆脱贫困的家乡,生当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王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让高校大学生了解时代赋予的责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过网络语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风格一致,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容易引起共鸣。例如: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序,还有“厉害了,我的国”。在网上风靡一时,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

2)负向作用

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有些网络语言,只是盲目的跟风,不了解背后的涵义,导致造成不好的风气。例如:“躺平”、“佛系”等网络语言,充斥着一种“丧”文化,传播一种万事“差不多”的心态,考试60分就可以,遇到困难会轻易感觉“我太难了”,使得一些学生不思进取、欲望低迷,没有行动力、不求上进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影响高校大学生道德观。一些网络用于传达不良道德观,如:“网红”、“天王嫂”、“一夜爆红”等热词,在众多不良道德观导向的网络语言引导下,学生们会感觉学习和努力都没用,只有追求流量和物质生活才是王道。同时,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高校大学生也会表示“扶不起”,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青年学生冷漠旁观,缺乏社会责任感,丧失道德底线。

5.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引导策略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传播性和诙谐幽默性,一经产生就受到高校大学生的追捧。但是一些低俗的网络语言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导网络语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渗透。

1.加强学校监管。因为网络语言是网络空间的语言,因此很多人的网络语言是不用付出太多成本,很容易造成对自己所说之话不用负责任,造成网络语言产生负能量,不利于社会风气。因此,学校对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公众号等网络育人平台,对于网络语言一定加强监管,对于作品的发布要形成四级审核,在作品评论区发现扭曲评论,及时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2.提高学生素质。首先,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高校大学生的行为导向。现在网络越来越开放,网络语言也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高校大学生一定要了解法律法规,知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负责,要有媒体责任感。其次,提升高校大学生的鉴别力。对于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包含的内容也是复杂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应该提高网络语言的鉴别力,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用语。

3.增强思政实效。网络语言的形成促成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影响着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网络语言的传播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与网络语言的融合,树立文化自信的底气。如,“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推出思政育人、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实际效果。

4.提升育人能力。首先,思政教育者要正视网络语言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如“中国梦”、“最美逆行者”有众多正能量的网络语言。因此,思政教育者对待网络语言一定要抱有“辩证”态度。其次,深入了解并实践网络语言。既然网络语言具有双面性,我们要发挥网络语言的正向作用。如2020年疫情爆发后,产生“中国速度”、“武汉加油”、“中国方案”等网络语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深入了解和宣传,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民情,激发爱国热情。

4.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财富。当代高校大学生是在网络的时代沐浴下长大的。网络语言因具有时代性、潮流性、诙谐幽默性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网络语言不仅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内容,但一些负能量的网络语言也危害着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因此,高校做好网络监管,为学生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网络语言的鉴别能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网络语言,深入了解并在学生工作中大力实践,最大力度发挥网络语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性作用,增强网络育人的能力;将网络语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弘扬正能量,激发爱国情,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简介:张风玲(1993-),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苑溪(198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联盟思政专项课题《网络语言在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与引导研究》(编号:YQSZ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