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惩戒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2

赏识 -- 惩戒之 我见

李雪晖

甘肃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认真学习了这一惩戒规则后,不觉有点欣喜,在中小学中面对确实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惩戒学生有根有据了。但有了惩戒规则这一尚方宝剑,就可以对学生全权使用了吗?那原来一直推崇的赏识教育该何去何从?这两者互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若使用恰当 ,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赏识教育 惩戒规则



记得在一次培训中习得的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身为教育者不得自省这句话的意义。把一切教育出现的问题都归于教师。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仁爱之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根据学生因材施教。

  1. 以爱为名的赏识教育

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出发点,教师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学生,那么学生也有个体的 差异,对待不同的 学生所对应的赏识教育也不同。尤其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特别爱上我教授的音乐课。音乐课程的要求以体验为主,学生在欢愉的课程中都能有所参与感受。唯独张苏芮同学整节课不是西拉东扯影响旁边的同学,就是自己躺在地上。和班主任沟通过上其他课也是这样,行为习惯很差,原来说教了好几次也没有效果。下课后我把他扶起来问原因时,他说;“我就是喜欢这样,我昨天晚上睡的太晚了!”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可能是我的教育内容 和 方法没有吸引到他,这位学生需要我关注他。我说;“你从今天晚上开始要早点睡,不然上课你就没有精神了,老师发现你刚才虽然躺在地上的时候,但身体特别有节奏感,下节课你帮我给同学们分发乐器如何?”他高兴地答应了,我接着说:“那你要上课纪律好,认真听课,这样帮我老师发乐器同学们才可以信服你,认可你。”他愉快地答应了。果不其然,在本周的第二次音乐课时,张苏芮同学早早的来到教室,郑重其事地 问我;“老师,您上次说让我发乐器 ,你没忘吧?”我看着他笑着说;“老师当然没忘,但你答应老师地事情也别忘了啊!”他冲我做了个笔心地手势说;“老师你看好吧!”上课铃响了,张苏芮同学端端正正地坐着,背挺地直直的,我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马上表扬了他,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他,觉得不可思议。在后面的歌唱活动中,张苏芮同学也学的特别认真,半节课时就被我表扬了三次,在乐器体验环节,我特意让他给同学们分发了乐器。其中也有几个调皮的学生 也要求分发乐器,这时我说每节课中上课表现优秀的同学,被老师表扬过五次就可以分发乐器,,帮老师整理乐器。这时学生们的课堂纪律一下了更好了,教室里静悄悄地,学生们都静等我接下来地活动组织。就这样小小的课堂组织也需要教育智慧,学生也需要被认可,学生心理得到激励激发,唤醒了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赏识教育解决了学生行为习惯的 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用此方法?所有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这样解决 ?答案是否定的,赏识教育过度也会出现问题,有些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心理问题的严重,得不到赏识和认可,受到批评后就离家出走,自寻短见。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让老师和家长也只是小心的保护着学生那易受伤的玻璃心,“不敢高声语,恐惊好学生”。如果一味的表扬,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后果,有些犯罪 的学生,正是教师和家长没有严格要求学生,最后酿成大错,造成终生悔恨的局面。

  1. 以“更爱”为名的惩戒规则

每个教育者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打是亲,骂是爱”或许有些偏激,但也不全无道理。在赏识的教育的环境中。教师都不敢严格的管理学生,那我们全面育人的目的是什么呢?如何让学生发展成为健全人格的人?素质教育最后的核心素养如何体现呢?当一名高学历的学生对待父母没有孝心,不懂得感恩,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当学生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惩戒手段。如当某学生坐在自己座位上,故意伸出脚试图绊倒过道的同学;当前面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后面的同学故意挪开椅子,使前面的同学坐的时候没有发觉,一屁股坐到地上等这些危险行为发生时,教师应立即指出故意使坏的同学的错误行为,并且慢动作还原现场,让其感受刚才危险行为的结果给同学带来身心伤害,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同学赔礼道歉。若教师对这样的行为置之不理,常此下去,助长学生对错误行为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好奇和同学随便玩耍呢。对于上课不听讲,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并且学习成绩在后面的的同学,惩戒也要有“爱”和技巧,不能对学生的侮辱性的责骂和伤害,上课说话不听讲可以让他起立给大家唱歌,慢慢地从他律到自律。学习不好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反思,观察别人是怎么学习的,自己制定出学习计划,并有效的实施。有的老师不管是学生上课纪律不好,还是不写作业,还是迟到,都罚学生在操场跑步或是深蹲,或是反复的抄写笔记或是作业,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不知道自己如何改正的方法。

  1. “双剑合并”促成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要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法治原则,以教师的师德为先导,遵循教育规律,全面以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教育问题,实施教育惩戒。用温和的措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对他的希望,没有试图羞辱他 的人格,惩戒只是老师对他的激励,关爱和尊重。学生都会犯错,在错误中获得成长 的经验,如何在错误中有收获,这就需要有效的 温和的惩戒,惩戒之后要有跟进并赏识,学生才能重拾信心,改正错误。一次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孩子都喜欢玩水,上课前有两位同学给教室洒了好多水,有的同学课桌和椅子上也有水,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急匆匆的跑回教室,一坐椅子裤子湿了,还有的书掉在地上弄湿了,同学们纷纷告状,教室里乱哄哄的。我稳定了纪律,说了洒水太多的后果,两位同学低下了头,然后我说;“做一件坏事要做三件好事来抵过,就在这一周内完成,大家要监督,做了好事后告诉你们的班主任,同意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全都举起手来,全票通过,后来这两位同学主动打扫了本周的值日,帮助一年级的弟弟妹妹打水,淘拖把,帮助体育老师整理体育器材。之后找我说;“老师,做好事比干坏事心里舒服多了,还能得到认可!”通过这样的惩戒学生不仅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也懂得了老师是为他们的好的。

本身就优秀的学生,如果教师赏识教育,他们就会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会有感恩之心,相反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经常犯错被老师批评的学生,教师的一句鼓励和认可,如雪中送炭反而会和老师很亲切,他会铭记终身。所以惩戒也要有尺度,也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合的教育措施。总之,无论赏识还是惩戒都是教师面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措施,是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心的体现,更是热爱学生的 表现.

赏识是教师对学生的认可,而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无力的,惩戒规则让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时磨练心智,在逆境中成长,遭受挫折。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而起来,才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明白赏识也好,惩戒也罢都是教育学生的表现。

作者简介:
李雪晖:(1983- )女,汉族,甘肃人,本科,甘肃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