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英文课》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浅谈《西南联大英文课》中的思政元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2

《西南联大英文课》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 浅谈《西南联大英文课》中的思政元素

宿忠民

广东白云学院

摘要:自从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来,如何将思政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西南联大英文课》这本火热的英文学习材料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向。虽汇编于上个世纪,但细细研读,不难发现贯穿全书的思政元素,这既符合当代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也是此书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思政元素;《西南联大英文课》;外语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融入思政元素,扭转以往只重知识介绍,而轻德行培育的不良情境。对于外语学科等中西方思想交汇激烈,容易对大学生思想起到影响的课程更应如此。因此,在选择大学英语教材时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容的思政性,积极性与时代性。《西南联大英文课》凭其优秀的文本选择和积极向上的思政意识,完美地符合了思政改革下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这更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外语专业课程的扩展视野,丰富学识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探讨《西南联大英文课》中的思政元素及其对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启示。


一、《西南联大英文课》中的思政元素

  1. 家国情怀,爱国意识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儿女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系带。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时,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壮举: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中的“最美逆行者“,2018年超强台风“玉兔”中接滞外游客的飞机,2020年新冠肺炎中的疲惫却又坚定的白色身影…实践证明,只有将爱国主义真正地融入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合格接班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西南联大英文课》的前三篇文章,展示了上个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现状:贫瘠,落后,饥饿。文章描写细腻真实,为我们还原了新中国成立前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意图唤醒国民的家国意识。《贫瘠的春天》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大地》。象征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之际,农民老刘却备受饥饿折磨而看不到任何希望。二三篇的《负重的牲口》《河之歌》则讲述了挑夫和纤夫的一天的沉重劳作,猪狗不如的生活。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们看到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又一个在新中国成立前饱受折磨的底层人民,是千千万万受尽苦难的同胞。

接下来的文章笔锋一转,《妹妹的出生》,《乐观看中国》等篇又跳出悲惨现实,引领学生看向光明的前途, 这两篇均对旧中国的一些陈规陋习进行了批判。至此,“中国篇“告一段落,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精心选取近代知名作家的中国名篇来从真实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过去,铭记过去,化悲愤为力量,化苦难为动力。远超部分英文教材所选虚构的外国故事。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

通识博雅

2018 年,教育部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勉励新时代青年学子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可见,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当代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灌输知识,正如《西南联大英文课》中所引用赫胥黎文章所言:“我认为教育就是对自然法则智慧的展现,这种展现不仅仅指各种事物及其蕴含的力量,而且也包含人类和他们的各个方面,以及热切希望和这些自然法则和谐相处的情感与意志的塑造。因此,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因此,在学生的外语专业学习中,我们就更应注重通识博雅的培养,一方面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方向内容,做到“通识”;另一方面还要选择来自大家的经典著作文章,学习品鉴做到“博雅”。而这两点我们均可在《西南联大英文课》中找到借鉴。

通识。全文共收录四十三篇文章,涉及范围广,包含文学,政治,哲学等人文社科,如,《红蚂蚁大战黑蚂蚁》,《教育的目的》,《哲学家》等。选文形式广,有小说,议论文等,如《论自由》,《什么是大学》,《孤儿寡母》。作者来源广,中西方近代著名大家,毛姆,梭罗,林语堂等等。

博雅。书中所选文章不仅语言优美,且都充满了深邃的思想,睿智的对话和审美的体验。书中还特选有《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来告诉学生为何要读经典,如何去读经典:“所谓经典作品,就是那些作品,它们能够给那些对文学表现出持久且浓厚兴趣的少数人带来快乐…经典作品能够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其遵循了某套标准,也不是因为其备受关注而免受疏忽,而是经典作品是快乐的源泉。”

二、《西南联大英文课》对外语思政课程建设的启示

姬卫国在其文章中将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分为了5点:以教学设计为融合切入点,以教学内容为融合立足点,以教学方法为融合着力点,以教学实践为融合支撑点,以教学评价为融合突破点。而从以上的分析中,《西南联大英文课》可以完美地贴合其中涉及书本内容的第二点,第三点和第五点,即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由经典入手,带学生领略大家文笔风范。积累优美字词,理清英文行文逻辑,为日后学术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实践让学生走出座位,站上讲台,以小组形式演绎自己的理解。增强人际沟通,加强表现力,为日后实践奠定重要基础。;教学评价更可鼓励学生发挥才能,发挥想象,鼓励学生抒发爱国之情,引导创作出切合实际的思政作品。

三、结语

课程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仍任重道远。而外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既少不了任课教师的用心学习和精心准备,也少不了《西南联大英文课》等这一类切合辅助的课本。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同向同行,实现教育目标,为国家输送明天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 (2016-12-08) [2021-11-1].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 07 02( 01 )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 工作的通知[EB/OL].( 2018-05-25) [2021-11-1]. http: / /www. moe. gov. cn/srcsite /A12/moe _ 1407 / s253 /201805 /t20180528_337433.html.

  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 OL].( 2018-05-03) [2021-11-1].http: / /www. xinhuanet.com/2018-05 /03 / c_1122774230.html.

  6. 西南联大英文课. 北京. 中译出版社. 2019.p218.

  7. 姬卫国,浅议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育的融合之道.[J]西部学刊. 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