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语文作业本,让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1
/ 2

用活语文作业本,让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马锡佳

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浙江 慈溪 315326

《义务教育教材 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语文作业本》)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本省教学实际编写的学生用书,本套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统一组织编写。作业本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它涉及内容全面、广泛,写字、看拼音写词语、整体感知内容、课文片段阅读、课外阅读、小练笔、拓展延伸等等内容都有涵盖。

一线老师往往把《语文作业本》当作校内的课外作业使用,也很少有老师专门去研究这本学生用书。随着教育的改革,语文教科书的改进,我们发现《语文作业本》这本学生用书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我便花了一些心思在这本学生用书上,发现《语文作业本》的题目越来越花哨、越来越难了,再比对我们的语文教科书,发现它与教科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教师不管是在备课、上课或是课后回顾时,都可以用它做参考,做推理,做印证。

  1. 课前,教与学参考必不可少

把《语文作业本》安排在校内课外完成,长此以往会老师会发现,《语文作业本》的有些题目,课堂里没有涉及到,学生就不会做,再细品《语文作业本》,发现这些题目还蛮重要的,然后就只好另外再安排时间讲解、巩固,再让孩子做,老师批阅。基于此,最近两年备课时,我便把《语文作业本》也加入了备课的行列,有了不少的收获。

  1. 备《语文作业本》,理清课文思路

初次阅读高段的课文,老师很多时候也是云里雾里,一时间理不清课文的思路,这个时候翻开《语文作业本》或许会给你许多灵感,他们通常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在作业本中。例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语文作业本》中就有这样一题:




Shape1

作者和祖父在院子里做过许多有趣的事呢!


Shape2

分在裸妆作者



Shape3

Shape4Shape5Shape6

Shape9Shape8Shape7

园园中园中元园园中趣事中趣事

园中趣事


Shape12Shape11Shape10

园中趣事

观察小昆虫、大榆树

Shape13Shape14Shape15


祖父的园子给作者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篇幅很长,作业本里的这个思维导图一下子让我们明白了文章是通过对“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种种趣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月是故乡明》中也有类似的题目:


Shape16


Shape17

忆故乡月

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

《月是故乡明》 比

乡 碧波万顷的大海

赏明月 风光绝妙的朗润园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借月抒情,回忆了童年时在故乡的一些趣事,又与他乡的月亮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教师在备课时受到了启发,同样学生在预习时也可以多多翻看《语文作业本》,同样也可以理清课文思路,让预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1. 备《语文作业本》,找准课文重难点

随意翻看《语文作业本》,我们不难发现,好多“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这样的题目中的片段基本都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老师在备课时,正好可以印证这一点。然后在课堂上就可以重墨涂抹,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碰触。

例如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通过观察发现草地变化的奥秘。在《语文作业本》中我们发现第五题是这样的:

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 读一读,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草地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句话把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十分生动有趣。

(3)作者仔细观察了蒲公英的( )和( ),发现了它的变化。(填序号)

①数量 ②颜色 ③形状 ④气味

从中老师可以明确课文的重点段落就是第三自然段,作业本里的题目也是非常不错的教学参考。


二、课中,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内化知识,外化素质的重要方式。”大部分传统的教师片面地认为作业便是课后作业,校外作业,课堂上应该是满满当当的学生和老师之间对于文本的交流。殊不知,这一做法却是事倍功半。《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2019版)》早已明确提出“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那么,什么样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呢?

  1. 写字教学

《语文作业本》对于精读课文的设计,第一题一般都是“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中高段教师在课堂进行书写指导后可以相机让学生直接在《语文作业本》里尝试着书写。对于本课其他容易写错的字也可以直接在《语文作业本》里进行书写练习,因为一般第一题最下面都会有几个多余的空格。

  1. 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题目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其中有一个整体感知课文的版块,教师就直接把《语文作业本》设计进了课堂:默读课文,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_______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们发现《语文作业本》中有我们课堂设计的部分时,我们就可以现成拿进课堂,也可以改编后纳入课堂使用。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1).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借助作业本105页第四题的图表,了解冰心回忆的读书经历。(3).填写图表前两行。

  1. 当堂完成课后习题

在中高段《语文作业本》里,我们会发现出现了好多“小练笔”的题目。这些“小练笔”同样也出现在教科书的课后习题中。例如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语文作业本》中的小练笔: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课后小练笔亦是如此。这样的题目我们在课堂讲解时,可以当堂让学生打开作业本,直接写进去。

  1. 开启1+X阅读模式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关于预测,边读边预测,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我们在学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后,发现学生对预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那么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这些略读课文时,我们完全可以开启1+x阅读模式,少讲多做,课堂中直接把《语文作业本》这一课中的课外阅读部分的题目作为教学内容和环节。


三、课后,评价反馈必不可少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在强调作业当堂完成的同时,发现《语文作业本》有些题目确实是应该放到课外去完成。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课外搜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并选择一个按照提示填一填,然后讲给同学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做一张积累卡等一些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题目。这些学生课外完成的题目,可以很好地反馈给老师,学生在这一方面是否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是否已经会学以致用,可以对我们的教学和今后对课程的安排起到一个很好的评价反馈作用。

总之,《语文作业本》是一线语文老师备课必备的参考资料,是我们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的平台,更是我们发现教学难点,发现课堂不足的重要武器。那么,就让我们扎扎实实地理清《语文作业本》每一题的思路,踏踏实实地用好《语文作业本》的每一页,每一课,让《语文作业本》做教师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