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观察

吴名月

达川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63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5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和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上述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以及感染模式。结果:580例患者中,HBeAg感染患者为19例,阳性率为3.27%;HBeAg感染患者为22例,阳性率为3.79%;HBsAg感染患者为86例,阳性率为14.82%;HBsAb感染患者181例,阳性率为31.21%;HBcAb感染患者28例,阳性率为4.8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感染患者2例,阳性率为0.34%;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感染患者9例,阳性率1.55%;感染模式为: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eAg+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的阳性率,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应当在输血前对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严格检测。

关键词:输血;传染病指标;检测


输血通常是指经静脉输注血液到病人体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在所说的输血,一般是指成分血: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白蛋白等。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注意输血速度,同时密切关注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输血进行处理[1]。基于此,选取我院580例输血患者对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5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0例,女性患者200例,年龄5-69岁,平均年龄为(34.2±5.2)岁。所有患者的血液样本于当日采集并在正常温度下进行检测,若不进行检测,放置于冰箱内进行保存[2]

1.2 方法

抽取患者5ML静脉血,放入无抗凝剂的试管中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设定为300r/min,离心时间设定为10min。分离血清后利用PA法检测苍白密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3]

酶联免疫吸附法:选择识别同一细胞因子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对(两个单抗),其中一个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包被在酶标板上,与标准品及待测样本中的细胞因子结合;另一个抗体标记生物素作为检测抗体,与结合在第一抗体上的细胞因子结合;然后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亲和素,亲和素与检测抗体标记的生物素结合;加入显色剂后,标记在亲和素上的HRP使无色的显色剂变蓝;加入终止液变黄,在450nm处测OD值。待测样本中的细胞因子浓度与OD值呈正相关[4]

1.3 观察指标

分析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苍白密螺旋抗体检测阳性率、感染模式以及感染性指标感染模式及阳性率分析[5]

二、结果

2.1 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率分析

580例患者中,HBeAg感染患者为19例,阳性率为3.27%;HBeAg感染患者为22例,阳性率为3.79%;HBsAg感染患者为86例,阳性率为14.82%;HBsAb感染患者181例,阳性率为31.21%;HBcAb感染患者28例,阳性率为4.8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感染患者2例,阳性率为0.34%;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感染患者9例,阳性率1.55%。

感染性指标感染模式及阳性率分析可以得出:感染模式为: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eAg+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详见表1。

表1 感染性指标感染模式及阳性率分析(n=580)

感染模式

阳性例数

阳性率(%)

HBeAg

16

2.7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3

0.51

苍白密螺旋体抗体

8

1.37

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5

0.86

HBeAg+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2

0.34

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

2

0.34

三、讨论

在临床上,需要输血的疾病有很多种,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往往都需要输血治疗。常见的需要输血的疾病包括: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是重型再生障性贫血,由于病人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感染等一系列症状,需要输血治疗,输红细胞改善贫血症状,输血小板改善出血症状。二、白血病,白血病患者化疗以后,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病人也会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贫血等并发症,需要积极输血治疗,通过输注红细胞改善贫血症状,输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数量,输注血浆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6]。但输血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性,容易导致苍白 密螺旋体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传染,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7]

根据两组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检测研究中可以得出:580例患者中,HBeAg感染患者为19例,阳性率为3.27%;HBeAg感染患者为22例,阳性率为3.79%;HBsAg感染患者为86例,阳性率为14.82%;HBsAb感染患者181例,阳性率为31.21%;HBcAb感染患者28例,阳性率为4.8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感染患者2例,阳性率为0.34%;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感染患者9例,阳性率1.55%;感染模式为: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eAg+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

本次传染病指标检测的项目包括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和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在医院的精心组织和患者的支持配合下,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秩序井然[8]。检验科医护人员采集完血样后,由检验科工作人员及时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检测、结果报告等。之后,由医院把体检结果反馈给患者,并继续完善患者健康档案,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乔芳.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研究,2018,26(03):197-198.

[2]薛景勇.输血前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4):277.

[3]陈碧乐,谢作听,蔡雪娇.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分析与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208-4209.

[4]周翠凤,莫庆莉.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03):263-264.

[5]周安祥,鲁美茹.输血前患者相关传染病检测对预防和控制临床输血医疗纠纷意义的探讨[J].中国厂矿医学,2008(01):93.

[6]许铁军,李华,鲍丽清,马岚兰.输血和手术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02):72.

[7]万柏珍,徐雅平,王石云,栾建凤.输血前患者检测传染病指标的重要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5):2913.

[8]李烛,王更银,李振奇,陶秀云,李静,包芳.输血前检测血源性传染病指标的临床意义[J].华北国防医药,2004(0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