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3

品管圈在降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的应用

陈妍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 210008

摘要目的: 探求品管圈活动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降低针刺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品管圈小组,活动主题确定为减少口腔颌面外科门诊针刺伤发生的状况,小组讨论并概括出针刺伤发生率高的缘由,选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善管理。结果: 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由月14.2%降低至2.5%,不同岗位针刺伤发生率及针刺伤发生原因发生率均降低,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发挥了显著作用。

关键词】 针刺伤 医务人员 品管圈 口腔颌面外科

针刺伤是指由医用针具如穿刺针、各种手术刀片等构成的意外,造成皮肤损伤和出血[1]。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中,因门诊小手术多且与患者的唾液和血液密切接触等原因,针刺伤发生率较其他科室高,因而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显得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室为大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主要涉及齿槽外科、颞颌关节、头颈外科等诊疗内容。我科共有医生20名,护士11名,临床进修、实习生25名及清洁人员2名。

1.2 方法

1.2.1 选定主题

我科室口腔外科门诊是在2016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手护圈”,意为患者的健康由医务人员用爱心守护着。选出本科室院感质控护士为圈长,担任品管圈活动的组织与筹划;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监督。圈员共8人,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29.6±4.3)岁;按照主题选定方法,经过探讨,拟选定本次活动主题为:减少我科室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活动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

1.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对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性调查分析。向本科室医务人员发放自制针刺伤调查表58份,收回58份,收回率100%调查结果如下:QCC活动前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本科发生针刺伤共50人次,平均每月发生8.3人次/58人,月发生率14.2%。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是:清理物品时13次发生率26%;配药时12次发生率24%;回套针头10次发生率20%;操作时被他人碰撞7次发生率14%;光线不足等其他因素8次发生率16%其中进修、实习生和清洁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

1.2.3 目标设定

全面降低本科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尤其是实习生、进修生和清洁人员。

1.2.4 对策实施

1.2.4.1 加强医护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培训及考核

对全科人员实行集中授课,集体讨论,制定完善的针刺伤管理标准,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按期培训,尤其是对新工作人员。由圈内负责人负责,进修、实习生,新医护人员做好岗前培训。目标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己保护的认识,改过医护人员的危险行为,治疗中做好标准预防。科室人员每季度培训一次,并考核要求全员过关。

1.2.4.2 应实施标准预防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防护要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不论患者是否有传染病,都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口腔分泌物均存在潜在的传染性,而采取的防护措施[2-3]

1.2.4.3 优化设备配置

针对针刺伤发生率,将牙椅台面进行改装。牙椅边配利器盒,利器盒具有防刺防漏易于管理等特点操作后医生可立即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利器丢弃至专用的利器盒中。及时更换利器盒。

1.2.4.4 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强化标准预防的知识,制作安全警示标志并上墙。针对不同对象,通过讲课、讨论、发放针刺伤防护宣传册、张贴提示语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的宣传和培训,以强化医务人员防护针刺伤意识。制订完善的利器处理流程,并在治疗室及处置间张贴医疗垃圾处置流程及温馨提醒图,提高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警觉性。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4]

1.2.4.5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建立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常规。并要求人人掌握。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开展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的改变,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伤发生率比较

向本科室医护人员发放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护士针刺伤调查表。,了解开展QCC活动后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QCC实施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共发生针刺伤9人次,平均每月发生1.5人次/58人,发生率为2.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伤发生率

n(%)

Table 1 Incidence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before and after QCC activities(%)

组别

发生次数

月发生次数

月发生率

实施前

50

8.3

14.2

实施后

9

1.5

2.5

X 2



31.03

P



<0.001


2.3 品管圈活动前后不同类别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比较

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研究表明品管圈活动后,医生、护士、进修生、实习生、清洁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2。

表2 品管圈活动前后不同岗位针刺伤发生率n(%)

Table 2 Incidence rat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before and after QCC activities(%)

组别

医生

护士

进修、实习生

清洁人员

实施前

10/58(17.2%)

10/58(17.2%)

25/58(43.1%)

20/58(34.5%)

实施后

1/58(1.7%)

2/58(3.4%)

4/58(6.8%)

2/58(3.4%)

X 2

8.135

5.949

20.28

18.17

P

0.004

0.0147

<0.001

<0.001


2.3 品管圈活动前后不同原因针刺伤发生情况比较

在对针刺伤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品管圈活动后,各种针刺伤原因发生情况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伤原因发生率n(%)

Table 3 Formation of cause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before and after QCC activities(%)


组别

清理用物

配药

回套针头

操作时被他人碰撞

光线不足及其他

实施前

13/50(26%)

12/50(24%)

10/50(20%)

7/50(14%)

8/50(16%)

实施后

3/50(6%)

2/50(4%)

2/50(4%)

1/50(2%)

1/50(2%)

X 2

7.44

8.306

6.061

4.891

5.983

P

0.0064

0.004

0.0138

0.027

0.0144

3 讨论

3.1 降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的重要性

临床上医务人员感染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是针刺伤。利器伤后果严重,危害性大,不仅会造成许多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而且还会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所以针对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选择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是非常必要的。将就诊患者体液、血液看成潜在的传染源而采取相应措施[5],全面实行标准预防,提高防护意识。

3.2 QCC活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品管圈开展活动,圈内成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相互沟通,这有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圈员每个人的潜力,圈员们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如将牙椅治疗台侧面安装利器盒,督促医生随手处理利器既方便又省力省时,减少二次整理医疗垃圾,减少针刺伤发生。

3.3 有效提高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进修、实习生及清洁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本院医护人员,分析原因可能与这部分人员由于对针刺伤缺乏认识,学校在职业防护上未开展专业课程及临床工作时间较短,所以QCC活动可以为新医务人员以及进修、实习、清洁人员提供有效帮助,加强职业暴露知识的岗前培训,为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让新医务人员对自身职业安全引起重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参 考 文 献

[1]郑一宁,李映兰,吴欣娟.针刺伤防护的护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2):1434-1438.

[2]刘爱斌,王春清.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8).138-140.

[3]章小缓,胡雁.牙科诊疗的感染控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51-55.

[4]Chen L, Zhang M, Yan Y, et al. Sharp object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Chinese province[J].AAOHNJ,2009,57(1):132-136.

[5]贺维,严艳.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26-312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