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疼痛度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疼痛度影响分析

侯启虎

宜宾市珙县中医院骨科 四川宜宾 644500

【摘要】目的:观察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疼痛度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而行保守治疗)与实验组(31例: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椎体后凸Cobb角、压缩椎体高度占椎体高度和之半、数字疼痛VAS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在纠正骨折的同时患者治疗后躯体疼痛度低。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疼痛度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近些年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病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效果有效,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大,近几年伴随我国脊柱微创手术的日渐成熟,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1]。本次研究为论证该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2例分别行保守治疗以及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是否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31例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54岁~85岁、平均(68.62±4.52)岁。对照组31例未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而行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56岁~82岁、平均(68.60±4.54)岁。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腰背疼痛且结合CT检查、MRI检查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诊断标准,此外,本次研究对象均获知本次研究目的、具体干预措施后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非首次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系统治疗患者。(2)排除神志、精神以及心理异常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开展保守治疗,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未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开展牵引复位治疗,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在开展持续牵引复位治疗的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若患者治疗1周后病情未显著改善则转为开放手术治疗。

1.3.2实验组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患者术中体位为仰卧位,全身麻醉起效后手术操作者结合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C型臂X线机观察伤椎与邻近椎体之间的关系,分别于骨折脊椎椎弓根外上角与矢状面15度夹角状态下经皮穿刺,穿刺成功后更换工作套并在工作套的引导下建立工作通道,沿工作通道向病椎置入球囊,通过球囊持续扩张以恢复椎体高度,而后注入骨水泥,最后应用椎弓根钉对病椎进行固定。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椎体后凸Cobb角、压缩椎体高度占椎体高度和之半以及躯体疼痛情况,VAS量表得分1-1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躯体疼痛感越重。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压缩椎体高度占椎体高度和之半升高且实验组患者该椎体指标高于对照组,椎体后凸Cobb角、VAS量表得分治疗1周后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椎体指标以及躯体疼痛度 [χ±s、n]


例别

例数

椎体后凸Cobb角(°)

压缩椎体高度占椎体高度和之半(%)

VAS量表(分)

治疗前

1周后

治疗前

1周后

治疗前

1周后

实验组

31

74.26±3.21

11.23±2.41*

44.21±3.28

88.45±24.45*

7.17±1.48

2.48±1.38*

对照组

31

74.24±3.19

41.38±2.44*

44.24±3.25

64.48±24.48*

7.15±1.44

5.42±1.35*

t值


1.471

24.131

2.564

22.684

1.745

24.45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操作与微创手术治疗相比相对简单,但是其治疗效果有限,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长期卧床,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行传统开放手术可加重机体治疗期间躯体疼痛感[2]。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微创手术治疗中术中操作在纠正病椎恢复至正常生理解剖位置的同时,向病椎注入适量骨水泥,骨水泥的灌注可极大程度提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病椎骨质硬度,从而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病变椎体力学强度,同时微创脊柱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手术切口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刺激小,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中躯体疼痛度[3,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椎体后凸Cobb角、压缩椎体高度占椎体高度和之半等椎体指标均优于对照组,VA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保守治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在临床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相军. 9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9):1442-1443.

[2] 胡伶平,鲜思平,巫培康.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3):66-67.

[3] 王化明.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及疼痛度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233-235.

[4] 刘玉林,杨国进,付文举,等.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8,37(5):8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