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疗法防治风寒疫的临床应用研究

/ 2

气味疗法防治风寒疫的临床应用研究


桑鹏 陈宏 宋学鑫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3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在疫情中,普通民众主要是以防治为主,中医药物气味疗法在疫情的预防、治疗和愈后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无毒副作用绿色的独特有效疗法,中医香囊、中药熏蒸都有顾护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未病先防和扶正祛邪的思想[1]。 我院坚持辨证施治的中医规律,新冠疫情属于中医疫病学的“风寒疫”范畴,结合本次疫情的发病规律及黑龙江寒冷潮湿的气候环境特点和黑龙江百姓体质因素,我院制定了针对本次疫情的中医药预防院内协定方并制作了“祖研中医香囊”随身佩戴,临床应用此方法进行腧穴中药熏蒸。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07月27日至2021年11月27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收治风寒袭肺证患者120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与气味治疗组60例,每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风寒袭肺证”诊断标准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2009年)中急性或亚急性咳嗽的诊断标准3:

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 年龄20-70岁;自愿接受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清热解毒药物喜炎平注射液 6ml 日一次,静脉注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针具:0.35*0.40mm针灸针(贵州安迪),患者取仰卧位,针刺上肢穴位(曲池、合谷、外关)、针刺下肢穴位(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进针1.0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

气味治疗组:予我院自拟协定方(广藿香4g 薄荷4g 白芷3g 佩兰4g 木香3g 苍术4g 石菖蒲3g 青蒿4g 贯众4g 丁香5g 草果仁3g 肉桂2g)制作中药香囊,并施以中药熏蒸。同时给予针灸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中药香囊患者日间8小时佩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中药熏蒸腧穴(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膈俞、双侧胃俞、双侧风门),每次30分钟,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咳嗽症状积分: 根据患者24h的咳嗽症状对照积分表进行记录分析。

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依据 2009 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量化分析

1.6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 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 结果

表1两组风寒袭肺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0

14.10±1.32

12.22±1.54

气味治疗组

60

14.15±0.28

5.53±1.22


表2两组风寒袭肺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组别

n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60

26

15

11

8

86.67

气味治疗组

60

42

12

5

1

98.33


  1. 讨论


气味疗法4]利用药物的芳香作用,借助香囊及熏蒸等形式,通过人体的皮肤、口鼻及经络穴位的吸收发挥芳香祛湿、清热解毒、辟秽驱邪的作用,早在先秦古籍《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 “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治疠”,因此气味防疫具有悠久历史。现代研究表明芳香类的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细菌的增生,提高增强自身免疫力5]。疫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有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因此疑似或无症状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微生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造成患者与未感染群众的交叉感染,而利用我院协定中药方进行气味治疗可有效抑制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中药芳香辟秽又有抗流感病毒、改善肺功能之作用,对于普通群众或者感染患者都可适用。中药气味治疗正是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所有中医非药物疗法中最为普遍推广的方法,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应用防治风寒疫价值较大。

我院中药香囊配方中多用藿香、菖蒲、青蒿、佩兰、苍术等芳香类药物,具有芳香化湿、开窍醒神、疏风解表、调养心神之作用,香囊芳香开窍,对疫情期间患者焦虑导致失眠者亦可有养心安神之功效,同时又可改善患者有的抑郁状态; 脾喜燥恶湿,此次疫情“湿邪”缠绵,脾胃运化失司,则会有腹胀、脘痞、舌苔厚腻等,丁香、草果仁温脾燥湿、芳香开胃,木香理气,可助消化。薄荷、白芷、贯众清泄肺脾热毒之邪,透邪于下窍而出; 同时凉遏温热毒邪之势,防止热毒之邪传入营血分之变。此外应用肉桂、定向增强扶正之力度,畅达情志,防止膜原夙根向内传变。上述诸药合用,上以宣发气机,清透温毒之邪外出,中以补脾润肺顾护宗气,下以利尿除湿祛邪。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以达清温排毒、补虚扶正之目的。 总之,气味疗法针对疫情防控,立足于顾护宗气,增强机体免疫力,补虚扶正以祛邪,调理脾胃气血运化之机,清肺热,润肺燥,祛湿解毒6],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应用借鉴与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扬,苏同生,宋琴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药物干预方案汇总分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04):19-25+3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79-8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91-94.

[4]谭艳云,赵扬,王文平,等.药用香囊浅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4): 6-7

[5]陈瑞云,李敏,彭莺,李远文,徐咏.中药香囊抑菌性研究[J].山东化工,2019,48(24):25-28+31.

[6]章洁,方毕飞,朱珍华.中药煮沸熏蒸用于呼吸科病室空气消毒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8):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