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3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丁蕾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系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的热点话题。而双创教育旨在构建具有创新型与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可以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改革,不仅帮助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打造出一批具有探索性创新的师资队伍,从而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提升社会发展动力,规范现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策略

引言

高职院校想要打造创新与创业一体化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必须快速地了解创新和创业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调查研究笔者了解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出的教学观念,在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其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而是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在2017年所召开的创业国际大会中明确提出,从创业角度来看,通常指的是具备良好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普通的人员年相比,他具备更高的主观能动性与综合素养。随着社会竞争日历激烈,各单位机构在雇佣人才过程中,不仅需要考察其基本专业能力,同时也要考察受雇者是否在工作中能够展现出冒险精神、首创精神,是否具备创业与独立的工作能力,并且是否由良好的管理技能、社交技能、技术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创业并不是要求学生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而是需要学生能够主动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将创造性的方式加入到日常工作中,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并且该方法的出现,也为教育指明方向。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活动,扩宽工作空间,同时也为其带来更多的活动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人才作为基础,保证人才主动性得到提高,使其在后续工作中,有着更加扎实的基础。创新教育涉及内容十分繁杂,不仅要有效地增减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就是需要从创新精神入手,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基本,并且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日后协调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创业教育与创新具备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因此两者关系紧密,创业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原则,它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培养学生主体人格,使他们的个性、兴趣、知识等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保证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培养。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存在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发现价值,创业则是更加重视去实现价值。在创业教育中,创新教育是其中的前提与基础。如果未能将创新方式加入其中,那么就会对后期创业活动造成影响。但是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创业与创新有相同的含义,两者应该视为一个相互交叉且相互支撑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和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益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下很多问题,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很多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可度并不够高,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将重点放在专业课上,忽视了对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总是走过场一样,上课不尽心,下课留心。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素质是促进创业就业的根本动力,学生能力不足也会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强,表现在学生专业课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性不强,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融合,而不能在专业领域内带来显著成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单一,目前还集中在课程建设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学习。

(二)双师型人才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指导内容往往是由辅导员兼职管理,而辅导员常常专业匹配,指导缺乏针对性经验;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只是基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但是个人也很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因此很难给学生提出实践性的指导意见。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因此无法加大对双创教师的培养力度,很多教师也忽视了双创教育的重要性。

(三)对专业技能发展存在忽视

很多高职院校在推进创新教育的同时,未能做好思想转变工作,认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这就会导致竞赛活动的一些重要内容受到人们的忽视,与日后岗位技能发展需求,渐行渐远。在创业时,作为教师,需要将其中的利益关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联系,不能将创业教育直接定位成企业管理人员速成教育模式,避免学生学习时抱着急于寻找商机,轻基础、重创业经营的学习心态,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必然会导致日后学生面临失败的危机。

(四)未能明晰职业能力培养

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特点做出研究,将系统性方法加入其中,包括下述几点:一是教师应当清楚的了解,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哪一项要素是重要的。在培养时,哪些要素不是具体的,哪些要素具备极高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明白所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并不是面向单个学生,而是需要面向学生整体,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将有针对性的方式加入其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同时,在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做好培养要素界定工作,因其具备极高的单一化,所以难以有效的满足学生的个体所提出的相关需求,同时也无法保证其有着灵活的操作空间;或者出现模糊鉴定问题,未能明确了解到创新创业能力所具备的关键地位。

三、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策略

(一)“双创”教育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方面,包含引导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了解创新及创业的概念及关键因素,以及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等,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内涵和精髓,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二是认知宏观环境方面,包含引导学生认知我国和世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宏观环境,洞察宏观环境中的创业机会,掌握典型商业企业成立成长过程、设计管理战略和营销策略、规避创业风险等。三是提升综合能力方面,包含测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目前的商业潜质以及性格的长处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领导力、决策力、组织能力等各项重要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四是模拟创业实践方面,倡导学生亲自参加体验并融入创建企业的每个步骤,包括评估商业市场、创建及管理企业流程、企业发展商业融资以及管理创业风险等。通过举办创业赛事等实践模拟活动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并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以及创业的风险。

(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方面设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多层次的双创课程体系,对于那些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应该基于他们的专业课程,设计丰富的双创课程体系,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巧,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创业政策和创业导向;对于那些正在创业的学生,可以基于实践课程,通过课程训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锻炼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技巧。高职院校可以构建网络创业虚拟平台,通过仿真模式训练,锻炼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对于那些对双创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重点进行创新创业思想教育,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从而产生对自主创业浓厚的兴趣感;另一方面,在高职校区范围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于创新创业项目,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创新观念,掌握创业技巧。学生通过项目的研发和推广之后,学生可以体验创业过程中的真实状况;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将项目培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企业项目过程。高职教师以项目为基础,对项目进行指导分析,并且根据学生专业性和自身特点的不同,合理安排项目合作任务,建立“专业+创业”的培育体系,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利用项目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提高高职院校双创成果的转换。高职院校应建立双创成果评价和转换机制,积极引导双创成果落地转化,教师将项目与课题结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形成教学-科研-项目协同发展。对于学生而言,结合课程和项目,帮助学生从创业角度了解项目的不用环节的重要性,从而为后续学生的创业项目孵化提供实践帮助,为他们后续创业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三)培养时采用一体化反透视培养方式

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将活动课程作为载体,将团队导师制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将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创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将发展学生个性作为主体,从岗位需求出发,包括专业能力、专项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四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挖掘,保证家长、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都能共赢,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将活动课程作为载体,采用有效的创新方式

活动课程开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课程实施过程朝着隐形化方向发展,将课程实施效果不断的凸显出来,由此将生成的、动态的、开放的生命体验,作为学生提高个体意识的有效方法。在人们生活的世界中,需要通过交往方式来积累更多的知识,感受社会生活不一样的体验,并且形成创新思维。比如开设创新工作室研究性项目等,将学生作为主体的灵活性开放性模式,教师也需要主动的探索,如何才能将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迁移到各项工作与学习当中来,并且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结束语

总之,“双创”教育是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是关键前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持续推进“双创”教育的主要抓手,推陈出新、开放包容是改善“双创”教育生态的关键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更高质量“双创”教育的重要保障。创业是做出来的,高职院校是中国教育体系中天然的实践体,高职学生创业更有优势,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乙睿,王海明.高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1(03):133-134.

[2]王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2):31-33.

[3]邱宝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69-170.

作者简介:丁蕾(1981.1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行政职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信息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