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用于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3
/ 2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用于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回顾性分析


张琼材

西安 630医院 外二科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89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40)、对照(40)两组,分别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和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比对两组JOA下腰不适感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的(12.57±2.03)分高于对照组的(8.06±1.48)分,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应用于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时,在降低患者下腰不适感(包含腰痛、腿痛、腿麻)、提高患者腰椎及下肢活动功能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单纯椎管减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0.引言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因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和脊神经根受到压迫,进而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1]。本病可导致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到压迫,导致患者时常感到腰痛、腿痛、腿麻,并会间歇性出现跛行症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疾病,多因后天因素(如退变、外伤、畸形、炎症等),导致腰椎管容积低于正常值,进而压迫神经,出现相关症状。若本病症状较轻,可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一般持续3~4周后,下腰痛及神经根相关症状便会得到缓解;若患者症状较重(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腰骶部疼痛较重、有明显间歇性跛行、影像学检查椎管狭窄严重者),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应用于治疗严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时的效果,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科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选取8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出现腰痛、腿痛、腿麻、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经X线、CT、磁共振等检测,确诊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2)在本院接受诊疗时,思维意识处于清晰状态,具有基本医学常识和正常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与医护人员有效交流的患者;(3)病情较为严重,基础治疗(如卧床修养、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无明显效果,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病历资料完善程度能够支撑本研究开展的患者。

排除标准:(1)因先天椎管发育不全等因素导致的原发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思维意识缺失的患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4)存在其他手术禁忌症的患者;(5)病历资料完整性不足的患者。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开展,只需围绕患者的病历资料及临床诊疗日志等进行分析即可,故无需患者知情同意。此外,研究组成员均严守医德且签署保密协议,不会外泄患者信息。

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纳入40例,男女比23∶17,年龄区间46~72岁,平均(59.67±6.42)岁;

(2)对照组:纳入40例,男女比22∶18,年龄区间45~71岁,平均(59.82±6.58)岁;

经比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主要目的在于解除因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和神经受到的压迫。术前需首先完成X线定位作业,做好体表标记。此外,术前2小时预防使用抗生素。准备工作完成后,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取后正中切口,显露出病变节段、椎板、上下关节突,分别向双侧扩大椎管,切除增生黄韧带及内聚骨组织,使该处硬膜囊及相应双侧神经根松弛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观察组患者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主要流程为:①术前准备工作同对照组。②将患者腰椎病变节段设置为中心区域,在腰部后方中央段切开长度达到8~12cm的切口,显露出病变阶段、椎板、上下关节突。③在病变椎体两侧椎弓根处置钉,将上关节突外缘垂线、横突上三分之一处与下方三分之二处的水平线交点作为进钉点。④适度撑开椎间隙之后,加压固定,并借助C臂机完成病变椎体全椎板或椎板的切除作业,达到减压的目的。⑤术后继续给予患者抗生素2天,目的在于预防感染[2]

1.3观察指标界定

分别于手术前后,基于日本骨科协会JOA发布的下腰不适感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标准为:腰痛方面:经常剧烈疼痛0分、经常或有时明显腰痛1分、有时轻微腰痛2分、无腰痛3分;腿痛及麻木方面:频发重度麻痛0分、频发轻度或偶有重度麻痛1分、偶发轻度麻痛2分、单纯下肢痛但无麻木3分;此外,还包含步行能力、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评估项,总分1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腰腿不适感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62207f013a7b8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的(12.57±2.03)分高于对照组的(8.06±1.48)分,P<0.05。

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下腰不适感评分对比(62207f013a7b8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s

组别(n)

术前

术后

观察组(40)

4.63±1.36

12.57±2.03

对照组(40)

4.71±1.15

8.06±1.48

t值

0.284

11.354

P值

0.777

<0.001

3.综合讨论

临床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包含单纯椎管减压术、减压加融合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三种方式[4]。其中,单纯椎管减压术的治疗目的在于:解除因椎管狭窄导致的脊髓和神经受压迫情况;减压加融合术在单纯减压治疗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松解受到压迫的腰椎神经组织,有助于恢复脊柱序列并提高其稳定性。若患者的症状更加严重时(如因压迫、受到外伤等导致腰椎管破裂,需要重新植骨等),需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就本研究的结果来看,相较于单纯椎管减压术,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应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时,在降低在降低患者下腰不适感(包含腰痛、腿痛、腿麻)、提高患者腰椎及下肢活动功能方面的效果均更高(JOA评分更高,P<0.05),表明此种治疗方式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应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烨,刘永辉,毛书歌,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进展[J]. 中国科技成果,2021,22(3):23-25.

[2]余泳.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后早期下腰痛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9(3):108-111.

[3]王淼鑫.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2):74-75.

[4]曹立颖,林斌珍,尹小锋,等.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不同椎间孔镜手术入路的效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2):3158-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