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刘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龙岩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 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方式,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方式,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理想的效果,对患儿造成创伤更小,有助于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促进其术后恢复,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而肘部骨折疾病,因为肱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的特殊性,骨折复位难度较大并且稳定性不佳,治疗不当将会导致血管神经受损,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肘内翻畸形等,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能够达到维持复位的目的,但是目前关于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还是肘部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基于此,本研究对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17例和13例,年龄区间3-8岁,平均年龄(5.24±0.35)岁;Gartland分型:Ⅱ型19例,Ⅲ型11例;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6例和14例,年龄区间3-8岁,平均年龄(5.34±0.41)岁;Gartland分型:Ⅱ型18例,Ⅲ型12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对比分析。

    1. 方法

两组均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全麻与臂丛神经阻滞。帮助患儿保持仰卧位,将气囊止血带绑在上肢近端。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方式。术者一只手握住骨折近端,一只手捏住骨折远端内外髁位置,按照骨折旋转方向进行反向选择,矫正旋转移位;在牵引的作用下矫正侧方移位。两只手的拇指触摸肱骨远端内侧与外侧,骨质平整,通过C型臂X线机明确复位情况良好后,使用2-3枚克氏针,将针通过外髁穿过骨折线,实现对侧近端骨皮质的交叉固定。与皮肤距离1cm位置剪断克氏针,同时将其尾端弯折,留置在皮肤外侧。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方式。将患肢放置于胸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切口位置为肘后正中,长度为5-8cm,对其依次切开。沿肱三头肌内侧与外侧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剥离骨膜后充分暴露骨折端。将断端间凝血块与碎骨块清除,操作时注意对血管、神经的保护。直视下对复位骨折牵引,取得满意效果后,使用2-3枚克氏针,通过肱骨骨折端内、外侧进行较差固定,尾端处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明确复位情况良好后,对切口进行冲洗,依次缝合。两组术后均采取石膏外固定,定期进行X线片检查,术后4周左右去除石膏,开展肘关节功能锻炼。结合骨痂生长情况拔除克氏针。

    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主要为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通过Flynn评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优:90-100分,良:75-89分,中:60-74分,差:<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62295a775296b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

  1. 结果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62295a775296b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观察组

30

36.41±6.25

29.12±5.31

对照组

30

49.83±8.45

47.59±7.42

t


9.873

13.815

P


<0.05

<0.05

      1. 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比较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30

    16

    13

    1

    0

    29(96.67)

    对照组

    30

    13

    10

    5

    2

    23(76.67)

    x2






    6.352

    P






    <0.05

    1. 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主要包括GartlandⅠ型、Ⅱ型与Ⅲ型,其中Ⅰ型骨折无明显移位,多采取石膏或者夹板进行固定,Ⅱ型与Ⅲ型移位明显,因为肘部软组织严重受损,同时伴随明显的肿胀,因此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有效复位。克氏针对患儿骨骼及周围组织的创收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同时不会对骨痂爬行、塑形造成影响,因此临床对该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2]

    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复位方法包括切开与闭合两种。切开复位能够在直视下操作,复位准确、固定效果理想,能够避免后期移位并恢复前倾角。但是该方法切口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对术后骨折愈合造成影响,并且切口存在明显瘢痕,美观性不佳[3]。闭合复位主要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操作,能够结合透视情况合理调整复位流程,能够避免肘内翻畸形发生,并且操作便捷,能够有效保护周围软组织,固定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低,对于术后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患儿家属更易接受[4]。另外因为患儿的耐受性较差,闭合复位对其带来的痛苦更少,能够避免后期治疗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等情况。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患儿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患儿造成创伤更小,有助于促进其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 王鹤,林勇胜.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30-32.

    [2] 黄包德,张光磊.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2):114-116.

    [3] 孙磊娇.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98-99.

    [4] 吴智旺,雷国坚,张磊.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J]. 微创医学,2020,15(5):615-617.

    作者简介:刘炎,出生于1991年-01月24日),男,汉,龙岩,骨伤科,住院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腰腿痛 关节炎 骨折保守 骨质疏松骨折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