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沟通在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3


全程沟通在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影响分析

谈慧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疼痛科,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 )

摘 要:[目的]为探讨与评价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后期护理措施方法效果。[方法]以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如肺癌、肝癌和胃癌等为研究对象,通过介入治疗后,基于全程沟通基础上,研究不同护理措施对治疗预后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全程沟通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呈现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快速准备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引导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为介入治疗提供辅助作用,为后期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论]全程沟通应用于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通过评价分析护理效果,科学研究该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后期开展该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全程沟通;恶性肿瘤;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恶性肿瘤是起源于上皮组织,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性和转移性的生物学特征。恶性肿瘤俗称癌,研究表明其发生与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食用含有烟硝酸盐超标或霉变有害的食物等,环境污染如重金属污染、大气和水体污染等,以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有局部外科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分子免疫等,多种治疗措施的单独或联合使用,有效的抑制肿瘤患者病情进展,对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局部手术或放化疗等定位治疗,却难以实施的病患,可以通过介入放射治疗法,对于延长病患的生命周期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方法起步晚,受制于患者病程较迟,身体与精神状态普遍不理想,因此增强该治疗方法的科普和全程护理沟通[1],对于配合协助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本文将以53例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护理措施研究,分析评价全程沟通对于该治疗方案的成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供试对象

供试研究对象为2016-2020年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疼痛科接受介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3例。通过对参与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为研究处理组,即在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前后,通过全过程沟通融入,结合常规护理措施,该组病例32例;第二组为对照组,即为在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期间只对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该组遴选病例21例。参与研究病例年龄为27-81对,平均年龄59.7岁,两组平均年龄基本一致。

1.2 研究方法

1.2.1 对参与研究对象评价均为病理检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且排除其他疾病影响,单一因素分析评价全程沟通护理对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意义。

1.2.2 该项研究对象在所患病种给予相对应的介入治疗后,分组通过护理措施的不同研究全程沟通护理对于辅助介入治疗的作用。

1.2.3试验组主要处理方式有以下几项措施:1、为了让患者快速了解所住科室主要特色、环境因素和有关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住入科室后,首先向患者完成一次自我介绍,然后开始与患者沟通治疗过程中一些护理方式方法[3],深入了解患者的担忧、焦虑原因,帮助疏解心理担忧。2、完善术前准备。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措施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该治疗方案的优点和意义,同时向患者传达主治医师的专业水平、治疗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对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4]。3、在部分患者未接受全身麻醉过程中,术中护理人员引导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如得知出现不适症,护理人员在征求医生的同意情况下,调整患者姿势或添加药物患者不适症,同时做好与患者沟通,保证患者对病情、治疗情况的了解。4、在介入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如实告诉患者治疗结果情况。为了让患者快速恢复,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保持平卧一定时间,待医护人员评价可以活动方可完成一定活动。对于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低烧等症状,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此类症状为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多紧张和担心,对于出现较为严重的副作用症状如失眠、焦躁等,需给予抗焦虑治疗,以助于患者保持精神稳定,恢复身体,同时加强心理引导,疏解患者心理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5、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全程护理完成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叮嘱出院后按要求做好各项恢复性措施如适时适量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定期检查复查[5]等。如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眩晕等症状[6],需及时与科室保持联系,尽早复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1.2.4 常规对照组处理方式为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习惯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定期对患者的情况和治疗进行记录和整合,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的需求。

1.2.5 疗效评价:以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情绪情况等来评价护理的作用与效果

[7],以相关焦虑评分评分标准来对患者的情绪状况新型评价,分数位于10-70之间的,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高。以患者的社会关系(20-90)、躯体症状(10-80)、健康自评(0-100)、心理状态(10-80)以及身体功能(0-100)五个方面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8],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2.6 该项研究SPSS包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焦虑症状评分情况。

介入治疗前,试验处理组与常规对照组在心理焦虑等方面评价差异性不显著,通过计量分值形式评价,显示患者均表现较为焦虑。介入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焦虑症状的评分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详情见表 1。

1.不同护理方式对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评价情况

试验处理

参试病例数

(个)

心理焦虑评价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处理组

32

60.27±4.21 A

43.06±3.26 A

常规对照组

21

63.12±1.07 A

50.19±4.18 a


2.2 不同护理方式对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情况

在接受介入治疗后,通过计量数据差异性分析显示,试验处理患者较常规对照组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认知感较强,躯体症状表现良好,健康评价情况好一点,心理状态表现明显好转,且身体功能表现更加突出。

2.不同护理方式对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情况

组别

病例数

(个)

社会关系

躯体症状

健康评价

心理状态

身体功能

试验处理组

32

68.09±2.19

70.29±2.80

73.20±2.25

79.86±4.24

78.14±2.39

常规对照组

21

56.78±1.97

59.27±1.65

60.23±3.26

52.49±2.56

55.38±3.82

3 讨论和小结

近些年来,恶性肿瘤发生率逐年提高,不同治疗方式的融入为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重要贡献。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利用放射性局部定位治疗措施,为患者提供很好的帮助。由于作为新型治疗方式,患者通常对该治疗方案了解甚少,需要医护人员充分解释与沟通,这样有助于患者了解并接受该治疗方案。本文通过遴选53例接受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对参与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护理措施,以探索最佳的护理方案,辅助主治医生开展治疗。研究表明,相比较常规护理措施,全程沟通在解决患者焦虑、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表现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9],患者在配合程度、恢复情况等方面表现积极性。后期针对全程沟通护理措施在具体治疗环节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患者治疗中获得更加效果做出作用,该项研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维利.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9:315-316.

[2] 丁丽丽.对行介入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全程沟通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6):132-133.

[3] 莫孙淑冰,廖迸芳,赖芷君,等.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心理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95—797.

[4] 李辉.治疗性沟通系统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焦虑中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3):6342-6342.

[5] 韩红芳,陈兵阳,崔苏宁,等.对5588例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电话随访与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07,8(3):172-174.

[6] 王波清,邹丽芳,王信娟.癌症病人疼痛护理满意度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6):137-139.

[7] 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全国24个省市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293-295.

[8] 路潞,樊雅静,冯晨晨,等.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按年龄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0,10(6):449-450.

[9] 黄亚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